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汽車 >

2023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附完整清單) 全球速遞

6月25日,根據艾科森美國站消息,《Automotive Nesw》近日發布了2023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該榜單依據供應商上一年在汽車行業配套市場的銷售額進行排名。在最新的榜單中,來自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擠進了前五,中國企業總的上榜數量達到13家。

盡管汽車生產經歷了三年的混亂,但由于對新技術的重視,許多零部件公司仍在成長。電動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尤其是電池生產商——正在迅速躋身該行業的頂尖行列。2023 年的排名清楚地表明,即使在汽車制造商和一級供應商利用小型初創公司尋求創新解決方案的時代,巨頭們仍在繼續壯大。


(資料圖)

隨著行業電氣化,汽車供應鏈正在快速變化,這些變化反映在今年的頂級供應商排名中。北美頂級本土供應商展示了傳統零部件的持久力,亞洲最大的供應商展示了電動汽車電池和電子產品與傳統產品的組合,歐洲領先的供應商組合仍然是全球舞臺上的重要力量,去年供應商行業的最大贏家是電池制造商和微芯片生產商。

排名 公司 總部所在地 2022年汽車配套業務營收

1、博世(Robert Bosch) 德國 504.56億美元

2、電裝(Denso) 日本 479億美元

3、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德國 421.06億美元

4、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 加拿大378.4億美元

5、寧德時代(CATL) 中國 335億美元

6、現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 韓國 321.92億美元

7、愛信精機(Aisin Seiki) 日本 312.28億美元

8、佛瑞亞(Forvia) 法國 268.35億美元

9、大陸(Continental) 德國 254.01億美元

10、李爾(Lear Corp.) 美國 192.63億美元

11、巴斯夫(BASF) 德國 194.65億美元

12、法雷奧(Valeo) 法國 167.73億美元(艾科森)

13、安波福(Aptiv) 愛爾蘭 174.89億美元

14、天納克(Tenneco) 美國 166.32億美元

15、住友電工(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日本 161.39億美元

16、三星SDI(Samsung SDI) 韓國 156.24億美元

17、延鋒(Yanfeng) 中國 149.97億美元(艾科森)

18、博格華納(BorgWarner) 美國 145.26億美元

19、松下汽車系統(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日本 142.28億美元

20、日立安斯泰莫(Hitachi Astemo) 日本 142.22億美元

21、安道拓(Adient) 美國 141.21億美元

22、馬勒(Mahle) 德國 131.04億美元

23、矢崎(Yazaki) 日本 129.1億美元

24、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 德國 124.75億美元

25、Motherson Group 印度 123.02 億美元

26、馬瑞利(Marelli) 日本 122.15億美元

27、海斯坦普(Gestamp) 西班牙 103.11億美元

28、舍弗勒(Schaeffler) 德國 101.9億美元

29、德納(Dana) 美國 101.56億美元

30、彼歐(Plastic Omnium Co.) 97億美元

31、緯拜科技(Vitesco Technologies Group) 德國 96.82億美元

32、豐田紡織(Toyota Boshoku) 日本 96.77億美元(艾科森)

33、奧托立夫(Autoliv Inc.) 瑞典 88億美元

34、捷太格特(JTEKT) 日本 83.98億美元

35、現代坦迪斯(Hyundai Transys) 韓國 83.84億美元

36、弗恩基(Flex-N-Gate) 美國 83.62億美元

37、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 日本 81.64億美元

38、博澤(Brose Fahrzeugteile) 德國 77.31億美元

39、本特勒汽車(Benteler Automotive) 德國 74.95億美元

40、均勝電子(Joyson Electronics) 中國 74.01億美元(艾科森)

41、翰昂系統(Hanon Systems) 韓國 66.78億美元

42、埃貝赫(Eberspacher Gruppe) 德國 64億美元

43、現代威亞(Hyundai Wia) 韓國 61.43億美元

44、SK On Co. 韓國 60.4億美元

45、小糸制作所(Koito Manufacturing) 日本 58.52億美元

46、萬都(HL Mando Corp) 韓國 58.18億美元

47、美國車橋控股(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美國58.02億美元

48、北京海納川(BHAP) 中國 57.85億美元

49、豐田合成(Toyoda Gosei) 日本 54.49億美元

50、中信戴卡(CITIC Dicastal) 中國 57.18億美元

51、德科斯米爾(Draxlmaier Group) 德國 54.37億美元

52、意法半導體(STMicoelectonics) 瑞士 52.5億美元

53、吉凱恩(GKN Automotive) 英國 48.6億美元

54、科德寶(Freudenberg Group)德國 48.13億美元

55、安通林(Grupo Antolin) 西班牙 46.89億美元

56、尼瑪克(Nemak) 墨西哥46.67億美元

57、偉巴斯特(Webasto) 德國 44.12億美元

58、西艾意汽車(CIE Automotive) 西班牙 43.94億美元

59、利納馬(Linamar) 加拿大 43.46億美元

60、諾貝麗斯(Novelis Inc.) 美國 38.82億美元

61、耐世特汽車(Nexteer Automotive) 美國 38.4億美元

62、偉世通(Visteon) 美國 37.56億美元

63、恩梯恩(NTN) 日本36.93億美元

64、東海理化(Tokai Rika) 日本 36.3億美元

65、蓋瑞特(Garrett Motion) 瑞士 36.03億美元

66、偉創力(Flex) 美國 36.00億美元

67、瑪汀瑞亞(Martinrea International Inc.) 加拿大 35.94億美元

68、邦迪(TI Fluid Systems) 英國 34.43億美元

69、科世達(Leopold Kostal) 德國 31.25億美元

70、Iochpe Maxion 巴西 32.48億美元

71. TS Tech Co. 日本 32.24億美元

72、奧科寧克(Arconic Inc.) 美國 31.5億美元

73、SL Corp. 韓國 31.34億美元

74、日本精工(NSK) 日本 31.34億美元

75、Piston Group 美國 30.98億美元

76、德昌電機(Johnson Electric Group) 中國香港 29.14億美元(艾科森)

77、住友理工(Sumitomo Riko) 日本 28.4億美元

78、寧波華翔電子(Ningbo Huaxiang Electroinic Co.)中國 28.18億美元

79、日本發條(NHK Spring) 日本 27.92億美元

80、日本特殊陶業(NGK|NTK) 日本 27.05億美元

81、柯銳世(Clarios)美國 26.25億美元

82、敏實集團(MINTH Group) 中國 25.69 億美元

83、旭硝子(Asahi Glass) 日本 25.43億美元

84、諾博汽車系統(Nobe Automotive Systems)中國 23.87億美元

85、三葉電機(MITSUBA) 日本 23.58億美元

86、庫博標準汽車(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美國 23.34億美元

87、Yura Corp.韓國 22.32億美元

88、Alder Pelzer Holding 德國 22.20億美元

89、德賽西威(Huizhou Desay SV Automotive Co. )中國 22.10億美元

90、肯聯鋁業(Constellium) 荷蘭 22.1億美元

91、Seoyona E-Hwa 韓國 22.02億美元

92、Nifco 美國 21.93億美元

93、精誠工科汽車系統有限公司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中國 21.72億美元

94、寧波拓普集團(Ningbo Tuopu Group)中國 21.46億美元

95、安徽中鼎密封件(Anhui Zhongding Sealing Parts Co.) 中國 21.21億美元(艾科森)

96、Autokiniton 美國 20.66億美元

97、歐拓汽車 Autoneum 18.98億美元

98、鏡泰(Gentex Corp.) 美國 18.75億美元

99、利優比(RYOBI) 日本 17.26億美元

100、現代凱菲克(Hyundai Kefico) 韓國 17.13億美元

注: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自艾科森環境技術

☆ END ☆

艾科森環境技術為歐盟官方指定翻譯汽車行業應對歐盟REACH 4.0 版本,并與歐洲各國執法機構和REACH立法機構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歐盟委員會EU Commission、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等三十多個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并在國內首次開創性提出汽車行業整車應對REACH解決方案, 同時覆蓋SCIP通報、歐盟電池指令解決方案電子電器電池回收方案,空調、輪胎等汽車其他零部件全系解決方案,一站式解決IMDS/CAMDS填報、歐盟REACH、歐盟電池指令、SCIP通報、歐盟新電池法、CLP、BPR、RoHS、ELV、碳足跡、碳排放法規、GADSL、PoPs、加州65、美國TSCA、UK REACH、K-REACH、土耳其REACH等法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