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唐朝著名番將:功勞僅在郭子儀、李光弼之下,親手解散了安史之亂 每日頭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假如對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名將進行排名,郭子儀、李光弼名列前茅,八兩半斤,假如非要分出凹凸,遍及認為郭子儀第一,李光弼第二。至于第三嘛,大都人會認為是仆固懷恩。此人從安史之亂發生發火之初,便追隨郭子儀,李光弼平亂,往往負擔賣力副將,有時也能獨當一面,末了還是此人親手解散了安史之亂。

仆固懷恩本是鐵勒人,他的曾祖父歸降唐朝,被封為金微都督,仆固懷恩世襲其職。早年仆固懷恩在節度使王忠嗣、安思順帳下效力,頗受重視。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昏聵,親信奸佞,授予胡人安祿山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野心勃勃,在范陽起兵反叛,安史之亂發生發火。安史叛軍先后攻陷了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四處侵略,狼煙不休,各處尸骸。

唐玄宗狼狽西逃,皇太子李亨即位,是為唐肅宗。唐肅宗死后,太子李豫繼位,是為唐代宗。仆固懷恩素有武力,作戰勇猛,追隨郭子儀、李光弼東征西討,屢立戰功,深受唐肅宗和唐代宗重視。

安史叛軍這邊也產生了劇變。當初安祿山攻陷洛陽后,在此稱帝,國號為燕。一年后,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繼任為皇帝后,勢力大減,敗逃到相州,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兵強馬壯,不肯臣服安慶緒,外貌上出兵解救安慶緒,暗地里趁機將他殺了,吞并了他的軍隊。史思明登位稱帝,安史之亂進入史思明帶領時期。沒過多久,史思明又被兒子史朝義弒殺。

唐代宗即位之初,便將平叛作為首要任務,下詔讓宗子李適負擔賣力天下戎馬元帥,仆固懷恩為副元帥,率領各部戎馬雄師伐罪史朝義。其實李適只是掛名而已,實際指揮決策的是仆固懷恩。

仆固懷恩率軍度過黃河,攻打盤踞在洛陽的史朝義。唐軍先在城外殲滅數萬叛軍,史朝義率領十萬鐵騎來救,兩軍在昭覺寺交戰,短兵相接。叛軍堅守陣地,唐軍久攻不克,這時上將馬璘單槍匹馬沖入萬敵之中,所向披靡,雄師乘機而入。史朝義大敗,士兵損掉過半。唐軍乘勝追擊,轉戰于石榴園、老子祠,再次擊敗叛軍。叛軍潰逃,自相踩踏,死傷無數。

史朝義倉促逃奔,仆固懷恩率軍在后緊追不舍。史朝義構造軍隊抵擋,都被官軍擊敗。史朝義節節敗退,叛軍將領紛紛獻城投降。終極史朝義逃到平州,斷港絕潢,自縊而死。歷時7年多的安史之亂,終極由仆固懷恩親手告終。

安史之亂平定后,仆固懷恩自以為功勞蓋世,變得更加驕傲放縱。其后仆固懷恩與太原守將辛云京產生斗嘴,仆固懷恩哀求誅殺辛云京,而辛云京則誣陷仆固懷恩謀反。唐代宗派人安慰仆固懷恩,暗示信任,讓他入京。仆固懷恩誤聽下屬之言,心中不安,起兵反唐。末了仆固懷恩聯合吐蕃、回紇打算圍攻長安,在路上猝死。仆固懷恩功績顯赫,卻身敗名裂,實在可惜。

參考資料:《新唐書·傳記第一百四十九上·叛臣上》《舊唐書·傳記第七十一》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