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日收盤,恒生指數日內收漲5.28%,重回15000點以上,報15455點。整個10月,港股市場整體均處于下行走勢中,恒指月度跌幅達到14.72%,各大行業普遍下行。而11月首個交易日的開門紅則頗有一掃頹勢,專攻上行的意味在。
股市通常被稱為資本市場的晴雨表,是一個反映預期的“鏡子”。從10月的股市表現來看,國內市場對四季度經濟預期較為悲觀,而10月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從近期已公布的數據來看,10月全國制造業PMI錄得49.2%,結束了連續兩月的回升態勢,較9月回落0.9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以下,下行幅度超過過去5年同期的平均水平,制造業回落明顯。
(相關資料圖)
而隨著11月的到來,市場是否能順著今日的大漲迎來拐點?港股市場的投資者該如何看待港股市場未來的走勢,又該如何布局?
01
市場顯著低估,但恐慌情緒壓制市場
從估值角度來看,港股市場的低估值是市場公認的。截至10月28日,恒指預測PE(彭博一致預測)為8.3倍,低于2008年經濟危機的低點,位于2005年以來最低位置的分位數水平。從市凈率來看,截至2022年10月28日,恒生指數的市凈率水平為0.61倍,恒生國指市凈率水平為0.55倍,均位于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從估值角度來說,目前港股市場具有顯著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數據來源:Bloomberg,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除了國內經濟數據的下行外,影響港股市場的另一個因素來自海外經濟的衰退情況。盡管美國三季度GDP數據有所回升,但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的加息政策將經濟衰退的預期推向了高峰。今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為應對通脹,均采取了上調利率的政策,盡管三季度美國經濟有所好轉,但四季度的頹勢也逐漸顯露。根據周三鮑威爾講話的內容,預計10月美國通脹會有更多變數。
國內&國際共同影響了市場對港股的信心,反映到具體的表現形式上,則是大市值的港股地產股和中概科技股大幅度下跌,從而引發市場的恐慌情況,帶來整體的估值下行。
科技股中以阿里巴巴(09988.HK)、騰訊控股(00700.HK)、嗶哩嗶哩(09626.HK)的下跌為代表,截至2022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和騰訊年內跌幅分別達到48%,53.46%,均面臨著市值腰斬的困境。而嗶哩嗶哩除了市場環境下行之外,本身也陷入了增長困境,難以打破虧損的現狀使其市值大幅度縮水,截至目前年內跌幅達到81%。
數據來源:WIND
而在港股藍籌中,碧桂園、龍湖集團等房地產企業的下行較有代表性。今年7月,一批地產企業的債務暴雷引發了港股地產公司的估值信任危機,碧桂園年內跌幅超過85%,龍湖集團跌71%。在地產銷售數據持續處于寒冬的背景中,地產企業的估值修復顯得遙遙無期,對恒指形成了強烈壓制。
數據來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度,以匯豐控股(00005.HK)、長和(00001.HK)系股票為首的港股藍籌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估值縮水,盡管規模不如上述的股票,但藍籌股的下行使市場恐慌情緒快速發散,疊加9月底人民幣破7,英鎊大跌等關聯事項,恒指在10月以來不斷創下新低,時期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02
流動性問題待解,市場變數仍存
盡管估值夠低,但不代表市場流動性就會毫無顧忌地流入港股市場中。從基本面來看,美股市場的持續加息、港股市場的下跌、中概股回港預占的流動性市場,反復沖擊打壓下的港股市場存在流動性缺失的情況。除去本身的市場資金外,港股市場的流動性由國內和國外組成,即外資和南向資金。南向資金對港股市場有較高的認同感與信任感,因此在市場下行的背景中,南向資金一直在正向流入港股市場。
但從外資角度來說,在海外通脹高企的背景下,貨幣縮緊政策執行導致國際資本避險情緒持續上升,對新興市場的投資也在不斷撤離。考慮現階段全球多數市場波動偏高的環境以及港股市場的流動性情況,港股市場在未來短期內如果要出現大幅反轉仍存在一定難度,現階段港股大盤回暖的流暢度還將一定程度受全球整體市場環境的擾動。
南北資金的流向分歧,說明短期市場的多空分歧仍會延續,在消除令市場感到不安的因素前,流動性恐難迎改善。隨著“20大”報告落地,國內政策的不確定性逐漸消退,后續經濟的復蘇則由疫情的控制效果來決定,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國內經濟是有望迎來改善的,投資者的關注點更多應該聚焦外部環境,即海外影響因子的變化。
就短期來說,美國周三鮑威爾的講話是美國加息步伐急緩的風向標。根據市場預期,在沒有更多黑天鵝事件的前提下,美聯儲的加息步伐將會在2023年出現拐點,經濟衰退/觸底后對市場的預期回暖將提振美股市場。另一方面,隨著美股中期選股落地,美股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也會逐漸消退,屆時海外資金有望重新涌入港股市場,支撐指數走勢回暖。
03
關注港股左側布局機會
就目前來說,筆者尚無法對今日的大漲原因作出準確的判斷,可能是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改善預期,也有可能是制造業景氣度的修復預期變強。但從結果導向來說,港股市場有望在本次大漲中確立自身的底部,從而開啟一波市場的估值修復。
長遠來看,中國許多企業的產品需求是剛性的,中國企業的生存空間、盈利能力都沒有迎來改變,但短期的數據被疫情管控、地緣政治影響和擾動,因此造成了目前市場整體不振的表象。目前不少港股公司基本面并未惡化,但市值已經低于公司的資產凈值,這是由恐慌引起的價值錯配。除非押注經濟崩潰,中概公司分崩離析,不然港股市場必然迎來估值的修復。隨著疫情緩解及防控政策動態優化,港股市場會恢復過往的活力。
當流動性迎來修復,外部不確定因素消退后,港股市場需要一系列的催化劑來帶動市場信心。香港本地經濟的正常化,與中國內地通關的便利化改善等事件,有望成為香港市場估值修復的催化劑。而G20峰會,地緣政治變動、中美關系的修復進程等因素,有望成為部分行業/賽道的利好消息。
從資金流向上來看,南向資金更為偏向成長類股票,而外資中介資金則更為傾向于金融股。據券商統計,近兩個月南向資金流入金額最大的個股分別為騰訊控股、美團(03690.HK)、藥明生物(02269.HK)和小米集團(01810.HK)。而外資中介資金流入金額最大的個股分別為招商銀行(03968.HK)、香港交易所(00388.HK)、海天國際(00665.HK)、建設銀行(00939.HK)、匯豐控股。
值得一提的是,鑒于短期走勢較弱,在當前港股市場的聲音中,高股息率選股的策略開始受到重視。穩健的高股息率標的安全邊際高,業績穩定,有助于投資者以更好的心態對待短期的波動。
-END-
推薦閱讀
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鋰電池安全隱患亟待解決
鋰礦價格再破新高,將支撐鋰價繼續走強
“毛孩子”成長中,寵物經濟將如何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