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以“依托ESG建設引領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2023年度21世紀“活力·ESG”創新論壇于北京順利舉辦。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龔文出席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
在“3060”目標提出后,節能環保、碳中和等概念日趨火熱,企業紛紛加入到環保領域當中。但在龔文看來,一些隱憂也正漸次浮現。
(資料圖片)
“實踐環保理念需要企業加大投入,而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6.8%。”龔文指出,“如果企業在環保方面投入過大,就會將企業引入到相對發展比較困難的階段。”
如何幫助企業順利走上綠色發展道路?對此,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日前已提出并開展數項舉措。
一是推動ESG國際化。
龔文提到,ESG的名詞起源于歐洲,ESG可持續發展和企業國際化進程可以相互促進。并且,在國內消費疲軟的情況下,必須通過國內國際雙循環才能引領經濟發展。
“中國電子節能協會和相關部門正在幫助企業在節能環保方面向國際標準靠攏,從而推動企業走向ESG國際化。”龔文介紹,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根據相關數據,去年我國電動汽車已經占全世界銷量60%,但在歐洲,中國新能源汽車尚未受到充分認可。
對于消費者、投資者和市場而言,如何判斷工業產品、金融資產等是否足夠“綠色”,往往需要權威性組織進行診斷評估。
二是ESG金融化。
在龔文看來,“沒有金融就沒有動力,沒有金融就沒有發展”,其中又應以推動碳交易金融的發展為先。
目前中國碳交易還處于起步階段,基本尚不存在成熟模型,而究其原因,在于我國的九交易所使的系統均不致,從而導致形式上的利率套差。龔文認為,隨著交易場所系統統一化建設推進,我國有望在未來兩個內解決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利差問題。
從另一角度來看,ESG金融化的意義,還在于對“讓企業從環保行動中盈利”這一目的的實現。
“需要讓更多企業懂得利用碳交易獲得合理的收益。”龔文強調。他舉例稱,特斯拉之所以能通過快速降價來搶占市場,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碳交易的存在。只有發展碳交易、碳金融,才能推動企業綠色發展,讓企業綠色地產生自己的血液來再生。
三是ESG評價系統的標準化。
當前,我國上市企業ESG報告缺乏統標準、缺乏排名機制。針對這一問題,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聯合中國信通院打造了評價系統,針對企業的碳排放因子庫、碳核查、供應鏈等方面,利用標準化系統進行打分,從而幫助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和風控管理。
此外,龔文還強調了人才梯隊建設對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就以消費拉動經濟而言,沒有就業就沒有消費,綠色行業存在大量潛在就業崗位,開展才梯隊建設至關重要。”他指出。
據悉,當前中國電節能技術協會已與工信部才交流中心合作開展雙碳人才培訓,并將優秀畢業人才輸送至會員單位推薦實習,增加就業。龔文鼓勵更多人才踴躍加入綠色低碳行業,引領行業發展。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