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被接管險企的風險處置結局揭曉。
繼6月20日承接天安人壽的中匯人壽獲批開業后,7月3日,國家金監總局再次發布批文,批準瑞眾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瑞眾人壽”)開業,注冊資本高達565億元。同時,批準瑞眾人壽籌建661家分支(專屬)機構,并準予開業。
據了解,瑞眾人壽將依法受讓華夏人壽資產負債,承接機構網點及人員。華夏人壽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華夏人壽目前正常經營。根據華夏人壽風險處置安排,瑞眾人壽設立后將全面履行保險合同義務,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及各有關方面合法權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瑞眾人壽來了
從注冊資本來看,瑞眾人壽可謂是我國保險公司中的“巨無霸”級別。
根據批復文件,瑞眾人壽注冊資本高達565億元。據統計,這一注冊資本規模甚至超越了人保集團(442.24億元)、中再集團(424.8億元)等“老牌”保險公司,以及剛剛因承接天安人壽業務獲批開業的中匯人壽(332億元),一躍成為目前我國境內單體保險法人公司中注冊資本最高的一家。
參股瑞眾人壽的有兩大股東,分別是出資339億元、持股60%的九州啟航(北京)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下稱“九州啟航”)和出資226億元、持股40%的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保險保障基金”)。
根據媒體統計,這已是保險保障基金第五次出手參與險企風險處置,上月獲批開業的中匯人壽兩大股東方中,保險保障基金就是其中之一,其對中匯人壽出資66.4億元,持股20%。
而另一個貌似“名不見經傳”的九州啟航其實也大有來頭。
根據工商信息,4月20日,九州啟航在北京西城區成立。甫一成立,這家私募基金就受到了行業的廣泛關注,因為其可謂是一只保險業的行業基金,出資人共計12家,除執行事務合伙人跟投外,有11家壽險公司參與出資。這11家險企包括中國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人保壽險等大中型國有上市險企,以及工銀安盛人壽、建信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交銀人壽、中郵人壽等六大銀行旗下的壽險公司。
當時,就有媒體報道稱,九州啟航由中國人壽牽頭設立,是一只用于保險業風險處置、具有特殊目的的基金,而“國壽系”的國壽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正是華夏人壽的托管方,因此九州啟航也被市場認為是面向華夏人壽的資產處置基金。
從目前的股權信息來看,九州啟航的基金規模為339.01億元,而九州啟航此次對于瑞眾人壽的出資額恰為339億元,定向意味明顯。
除了股東方外,瑞眾人壽的董事長及總經理人選也浮出水面。
批復文件顯示,趙立軍獲批瑞眾人壽董事長任職資格、趙松來獲批瑞眾人壽總經理任職資格。
事實上,2022年7月,趙立軍及趙松來就已分別由原銀保監會批準成為華夏人壽的董事及總經理。據了解,二人均是來自負責托管華夏人壽的國壽體系。
公開信息顯示,趙立軍曾任中國人壽副總裁、國壽集團財務負責人、國壽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等職,同時也是華夏人壽托管組組長。
趙松來亦是“老國壽”,曾任中國人壽天津市大港區支公司副經理、總經理,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
4家被接管險企結局漸明
2020年7月17日,原銀保監會依法對天安人壽、華夏人壽、天安財險、易安財險等4家保險機構實施接管,接管期限為1年。2021年7月,原銀保監會決定延長接管期限1年,至2022年7月16日止。
在這4家險企中,華夏人壽是體量最大的一家。公開數據顯示,其注冊資本金153億元,目前設有24家分公司,分支機構合計661家,人力規模近16萬人,該公司還曾連續兩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即使在接管期間,公司保費收入仍穩定在超2500億元的水平。截至2023年5月底,累計總保費1461.8億元,市場排名第四。
事實上,瑞眾人壽的出現并不令市場意外,因為其早就被“官方預告”過。2023年2月,原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曾對外宣布,華夏人壽目前經營穩定,銀保監會已批準保險保障基金公司和其他投資人共同籌建瑞眾人壽,將依法受讓華夏人壽資產負債,承接機構網點及人員,全面履行保險合同義務,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及各有關方面合法權益。
除了華夏人壽外,易安財險、天安人壽的風險處置結局也已經落地。
易安財險是這4家險企中最早迎來結局的。2022年7月,易安財險獲批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成為我國首家破產重整的財險公司。2023年2月,北京金融法院正式裁定批準易安財險重整計劃并終止其重整程序。5月,比亞迪100%接手易安財險股權獲得原銀保監會批準。至此,易安財險正式成為比亞迪的全資控股子公司。隨后,易安財險正式更名為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
到了6月,天安人壽正式迎來了自己的承接方——中匯人壽。而在中匯人壽的獲批開業公告發布前,天安人壽已經申請了多個中匯人壽的相關商標標識。
目前,這4家險企中僅有天安財險的結局還待官宣。此前,其資產包掛牌出售兩次卻并未交易成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