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蔚來降價一事成為業內關注度最高的新聞。而稍早之前,汽車圈兒內還發生了一件引人關注的事兒: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問界商標已被華為收入囊中。
這一舉動引發了外界關于的猜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開信息顯示,AITO問界是華為與賽力斯于2021年12月聯合推出的品牌。該品牌為華為重點合作和推廣品牌,在合作模式上深度融入華為的技術、渠道、銷售等資源。值得一提的是,AITO問界也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首個嘗試。自從AITO問界品牌推出以來,旗下三款車型的車身一直有賽力斯、問界和AITO三個品牌標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轉讓信息顯示,問界此前的商標所有者為一家第三方公司——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則與華為相關企業曾有過多次往來。公開信息顯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曾向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轉讓商標48枚,向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轉讓商標11枚,向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轉讓商標3枚。
而與問界商標不同,AITO商標為重慶潽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所有。公開信息顯示,重慶潽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是重慶小康100%控股的子公司。
因此,雖然對外宣稱AITO問界是賽力斯和華為聯合推出的品牌序列,但AITO商標歸屬于賽力斯,而問界商標實際一直歸屬于華為一方,此次不過倒了個手。
這次倒手后,華為將充分掌握問界的話語權。
今年3月初,“HUEWEI問界”標識突然出現華為的官方宣傳物料和門店。隨后,華為高層介入,“HUAWEI問界”的標識被迅速拆除。盡管被華為高層制止,但這件事已然可以看出余承東掌控問界的野心。
事實上,在大眾的意識當中,AITO問界雖然是雙方共同產物,但似乎紅利一直由華為占據大頭,賽力斯更像是躲在身后的追隨者。
這種不對等的關系,在今年變得愈發明顯。從更換“LOGO”再到此次突出“HUAWEI問界”,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華為與賽力斯的關系就變得撲朔迷離。甚至有人揚言,未來的某一天,曾經大眾熟知的AITO問界M5、M7,在不久之后也可能改名為華為問界M5、M7了。
今年4月初,余承東在中國電動百人大會高層論壇演講中表示,“我們想把‘HUAWEI 問界’成為生態品牌,讓消費者選擇的時候不困惑。因為現在是賽力斯生產的,馬上奇瑞、北汽和江淮也會生產華為整套解決方案的這輛車。”
也就是說,問界也將從華為與賽力斯雙方合作品牌,變成余承東口中的“HUAWEI 問界”生態品牌。
對此,賽力斯有關人士表示,商標轉讓并沒有改變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AITO問界這一事實,反而向外界明確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華為在繼續加碼與賽力斯的合作。華為方面也回應,“華為不單獨造車,和車企一起造好車”沒有變化。
不過,華為智選模式合作計劃披露的信息比較有意思。
這其中,今明兩年,華為與奇瑞合作將推出兩款全新車型。華為與江汽集團合作的超豪華純電MPV將于明年推出。不出意外,問界品牌歸到華為旗下后,華為與上述廠商合作打造的車型都將以問界品牌出現。
而華為與賽力斯的今明兩年的合作車型規劃中,除了已經發布的問界M9外,沒有全新車型出現。
種種跡象表明,將問界剝離給華為的賽力斯看開了。
而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問界品牌并未取得預期的市場表現。
要知道,經過去年上半年的短暫輝煌之后,問界的銷量直線下滑。問界的月銷量已經滑落到了3000+。這表明,曾經給問界帶來熱度的華為金子招牌已沒了往日魔力。或許有人說,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方案將成為問界M5等車型的一大賣點。但未來,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卻并非其一家獨有賣點。
市場表現慘淡的同時,賽力斯也卻背負了不小壓力。
據悉,2022年,賽力斯的銷售費用達到了48.1億元,增長了兩倍多,而研發費用僅增長了38.57%,為13.1億元。
賽力斯解釋稱,銷售費用的增加主要是新能源汽車渠道建設、營銷推廣費用增加所致。而事實上,華為達成合作后,賽力斯問界幾乎完全依托于華為的線下門店進行銷售。公開消息顯示,華為與整車廠在智選模式下的分成為 1:9;其中 2% 是華為的技術授權費用,8% 為渠道經銷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與賽力斯“劃清界限”的前一天。賽力斯旗下公司推出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藍電,搭載比亞迪弗迪電混系統。賽力斯方面表示,這是區別于問界之外的全新品牌。這也被外界視為賽力斯“未雨綢繆”、另起爐灶的一個信號。
而實際上不只是賽力斯,廣汽與華為的合作也出現了變化。今年3月27日,廣汽集團稱,廣汽埃安與華為聯合打造的AH8項目變更為自主開發,華為將以重要供應商身份參與。這意味著,廣汽與埃安的HI模式告吹。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談及與華為合作時直言,廣汽需要更多的品牌特性。
而華為將問界打造為多廠商共用的“生態品牌”,顯然與車企的想法背道而馳。
一個有意思的信息是,問界歸到華為旗下后,賽力斯的股價漲停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刪除)
原文標題 : 華為收了問界后 賽力斯股價漲停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