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原】初中第一個家長開放日 感受和小學大不同

上周,參加了娃上初中后第一個“家長開放日”,那感覺,和小學太不一樣了。

和往常一樣,為避免第一個到,更為避免最后一個到,我決定踩著“中間的時間”到。

邀請函上寫著“7:40-7:55”入場,我就在7:45時“不偏不倚”地進校門。


(資料圖)

結果,一踏進校園,我心里一陣發虛:怎么?甬道、長廊,空空蕩蕩的?

這和我印象中的“開放日”太不一樣了。不應該有三五成群的家長,有說有笑,或交流養娃心得,或吐槽養娃費媽嗎?

總不能,“開放”了5分鐘,還一個都沒來吧?

若不是門口有學生和老師“歡迎”,我差點以為自己記錯了時間。

校園安靜地讓我忍不住墊著腳尖上了樓。來到娃的班級門口,前后門都關著,我遠遠在后門窗口張望了下,教室里貌似只有學生和老師:娃們在認真地早讀,老師正背著手,在兩豎排桌椅間踱步。

一時間,我竟有些手足無措:進去吧,會不會太冒失?站外邊吧,好像也挺突兀……

最后,“防止冒失的心理”戰勝了“害怕突兀的心理”,我走到長廊窗口前,佯裝欣賞風景,心里想著,只要再來一個家長,我就和她攜手進去。

結果,等到7:55還差1分鐘,走廊里還只有我一個家長時,我覺得不對勁了,也顧不得形象了,把大臉往后門窗口上一貼,使勁往里瞧:

好家伙,誰說沒有家長啊——后邊整整齊齊地坐了一排家長啊。

敢情就我~~~~~

其中有位家長發現了我的臉,莞爾一笑,我如獲大釋,加快了擰門把手的速度,迅速又安靜地找了個位子坐下。

屁股還沒坐熱,早自修就結束了,校園頓時生機勃勃起來。娃正好坐后排,他微微側過臉,假裝不經意地瞟后方,發現我后,嘴角笑起來,轉身回去,不到兩秒,又轉過來朝我笑。

我也給他一個大大的笑容,心里有點抱歉。敢情早上看到其他家長陸續地各就各位,就他的老母親遲遲沒來,他估計心里犯過不少嘀咕,看到我后,終于放心了。

課間的時候,班主任發現了我。

以前都是娃爸來參加家長會,他第一次見我。我也是第一次見他。

其實一小時前,在樓梯上,我們碰過面,只是,當時誰也不認得誰,要不,我肯定早就進教室了

他親切地過來問,這位,是誰的媽媽?

我一時短路,居然差點將自己的名字脫口而出。幸虧話到嘴邊時,理智敲醒了我,頓了兩秒,才沒說錯。

邊上的媽媽說,你是不是太緊張了?

唉,我大概是有那么一點緊張。

主要這課,聽得代入感太強了。如果身邊有紙筆,我都想掏出來做筆記了

好幾次,老師 “要請同學來回答問題”時,我都不自覺地去思考答案,好像自己也可能被叫到似地,差點忘了自己比臺上的老師還要年長

這種情形,在小學開放日時,我可一次都沒有過。

那時,坐在前面的孩子和坐在后面的家長都挺“活躍”。孩子們“活躍”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爭先恐后;家長們“活躍”地表達心情,又不失克制。

現在,大家都靜悄悄地。靜悄悄地讓我差點忘了自己是“家長”

“開放日”是半天,但對家長們來說,是足夠了。

出校門的時候,我和周邊的幾個家長已經“混熟”了,大家吐露心聲:

“這么坐一上午,還真有點腰酸背痛啊。”

“前兩堂課,我還認真聽一下,后面兩堂,是真思維渙散了。”

“我都不敢看手機,怕老師覺得我這個家長不認真。”

哈哈,果然,“正襟危坐”的不止我一個啊。

大家感慨:娃們也挺辛苦的,畢竟他們要學到晚上。

現在想來:

“你要加強聽課效率”

“回來趕緊寫作業,別墨跡”

“為啥老師講過的,你又不會了”

這些話,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

自己體驗一把就知道了:

要一整天做到每堂課都全神貫注,

老師講過的全都會,

一點不“墨跡”,

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且,真不是孩子故意不做到的。

瞧,我們才聽了兩堂課,不就有點“撐不住”了嗎

這么一想,老母親頓感平和了很多。

接下來的日子,作為“后勤保障員”,老母親除了繼續供應好吃好喝外,還要學會“智慧閉嘴”,不急不躁,爭取做一個內核穩定的麻麻

加油:)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