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上市公司 >

以鄉村治理為題 寫在大山深處的“貴和”答卷

人民政協網重慶7月28日電(記者 解艷華 汪俞佳 王慧文)“請坐、喝茶、慢慢說、聽您說……”


(資料圖片)

這是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群眾在發生糾紛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背后也體現著石柱縣在鄉村治理實踐探索中所總結的“貴和”工作法的工作理念——民為先,和為貴,善作魂,情為民、法為底。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60年來,“楓橋經驗”接力傳承。7月26日,由中央政法委宣傳教育局、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法制日報社法治網具體承辦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重慶行采訪團來到石柱縣,探尋與“楓橋經驗”一脈相承的“貴和”工作法如何在大山深處蹚出一條鄉村治理新路徑,并在短短兩三年間在全縣所有鄉鎮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一隅。人民政協網記者 王慧文 攝

以和為貴 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

“貴和”工作法具體怎么做?“概括地講,就是一個目標、兩種手段、三大保障、四項重點、五治共治、六長抓實。”石柱縣公安局二級高級警長劉哲先介紹,一個目標是“和”,在“貴和”工作室,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兩種手段是運用現代科技智能手段和傳統群眾工作手段;三大保障,即發揮黨組織三大作用,以保障貴和工作法得以推進實施;四個重點則是以管住“人”為中心,聚集防范風險、化解矛盾、整改隱患、管控人員;“五治”就是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六長抓實”,是“貴和”工作法最為具體的實踐,即戶長、院落長(樓棟長)、網格長(組長)、貴和工作室室長、派出所所長、鄉(鎮)長,牽頭抓總,層層負責。

“貴和”工作法宣傳墻。人民政協網記者 王慧文 攝

“傳統群眾工作手段主要是依靠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而我們創立的‘貴和’工作法,推行警調對接、訪調對接、律調對接、訴調對接、民調對接、鄉賢調對接的多元化解‘六調對接’制度,輔警人員聘任為人民調解員。”劉哲先說。

2020年9月,村民樵某因在工地做工時操作不當,導致右腿受傷嚴重,事故發生后,賠償難以達成一致,便在工地阻工,雙方情緒激動,沖突一觸即發。

中益派出所民警馬瑞介紹“貴和”工作法的實踐情況。人民政協網記者王慧文 攝

中益派出所接警后立即將雙方當事人引導到“貴和工作室”進行調解,并邀請鄉賢參與。在了解情況后,派出所民警協調社保部門、片區法庭和駐村律師遠程參與,并對施工方負責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以勸說,在多方努力下,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賠償意見,并當場簽訂了一次性補償工傷事故賠償金的協議,雙方握手言和。

這是石柱縣通過“貴和”工作法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一個縮影。放眼全縣,自推廣“貴和”工作法以來,刑事、治安案件,矛盾糾紛均大幅下降——目前,全縣已打造242個貴和工作室,實現所有村(社區)全覆蓋。2022年全縣“貴和工作室”排查矛盾風險3706件,化解率高達94.20%,實現絕大多數矛盾風險化解在源頭。

案結事未了?調解室入駐拘留所

2023年5月19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被拘留人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授牌儀式在縣拘留所舉行,標志著重慶市首家監所被拘留人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式投入運行,這也讓“貴和”工作法的觸角進一步延伸至被拘留人矛盾糾紛化解,擦亮法治底色。

“針對部分存在‘案結事未了’的被拘留人,我們會第一時間開啟排查機制,分析評估后,制定針對性的矛盾化解工作方案,啟動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并聯動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以及全縣293個人民調解組織等部門、單位及社會團體,引導被拘留人員知錯、認錯、改錯,以合法調解渠道化解矛盾。”石柱縣拘留所所長肖雄峰介紹,目前監所共聘請專職人民調解員6名,兼職人民調解員6名,不斷豐富監所“拘調同步”“多元調解”手段,“自今年3月獲縣司法局批復成立以來,成功化解矛盾糾紛十余起,試點運行成效顯著。”

“重慶人雖然脾氣耿直,卻很信奉‘和為貴’。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貴和’工作法是一個具有重慶辨識度、很接地氣的基層治理創新。”在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鄒東升看來,“貴和”工作法實現了黨建引領的情理法融合治理,推動了矛盾、風險、隱患、信訪問題的一站式化解,更是一個百姓接受認可、好用的實招!

科技賦能 大數據為平安鄉村護航

科技賦能,也是“貴和”工作法迅速推廣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2018年,石柱縣自主創新研發“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結合大數據、智能化、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技術,防控系統實現風險隱患智能分析研判和矛盾糾紛網上化解,將收集和排查到的矛盾糾紛通過“平安鄉村·智惠農家”系統分流到各有關部門單位或推送到前端的綜治干部,實現及時靠前化解處理。

“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總體構架圖。人民政協網記者王慧文 攝

此外,通過該系統,游客需要的氣候狀況甚至是火情隱患等一覽無余;綜治干部的巡邏位置盡收眼底,有突發事情可以就近安排;網絡上相關的社情民意,也會及時收集到系統以便于及時回應。

可見,“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可不是擺在屋里的“花架子”,有網絡的地方它都能覆蓋。只要安裝了系統同名App,鄉黨委政府領導及民警就可通過手機實現轄區群眾求助手機接收、安全隱患及時提醒、流動人口實時登記等功能。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根基,‘貴和’工作法無論出發點還是落實點,都在一個‘和’字,以和為貴、親仁善鄰、協和萬邦,這就是石柱人對‘和’文化,對‘貴和’工作法最樸素最真摯的理解和向往。”劉哲先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