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于7月26日宣布繼續加息25個基點,僅兩天后,又一家美國銀行應聲破產。
當地時間7月28日,位于美國堪薩斯州的心臟地帶三州銀行(Heartland Tri-State Bank)因資不抵債被監管機構勒令關閉,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
(資料圖片)
迄今為止,今年美國已經有5家銀行相繼爆雷。
不過相較于幾名“前輩”,最新倒下的心臟地帶三州銀行是其中最小的一家。
根據FDIC的聲明,截至今年3月31日,該銀行總資產約為1.39億美元,存款約為1.3億美元。
而之前破產的其他美國銀行,除了自愿清算的銀門銀行之外,總資產均超過1000億美元。
其中美國第一共和銀行暴雷時總資產高達2290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破產的第二大銀行。
然而,盡管此次破產的美國銀行規模很小,但作為5月份以后唯一一家破產的美國銀行,還是觸動了人們那根敏感的神經:
這是否意味著美國銀行新一輪破產危機即將來臨?究竟是孤例還是又一輪“風暴”的開始?
對于此次心臟地帶三州銀行的破產,堪薩斯州監管部門表示:
“該銀行的破產是“孤例”,對于堪薩斯州銀行業幾乎沒有影響,堪薩斯州銀行業仍然強勁。”
但對于這個說法,大家并不買賬,反而認為這可能是美國銀行業新一輪危機的開始。
一方面,加利福尼亞銀行上周才剛宣布和西太平洋合眾銀行合并,二者的聯合還被一眾網友調侃為“抱團取暖”。
結果這波操作剛完事,馬上又有一家美國銀行破產,實在讓人不免擔心美國銀行業動蕩又將“未完待續”。
此外,根據美聯儲的最新數據,截止到7月26日,其在硅谷銀行破產后推出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緊急融資工具,貸款規模已經從一周前的1029億美元升至1051億美元,創下新高。
與此同時,雪上加霜的是美國銀行業存款也再度呈現出外流趨勢,截止到7月22日,商業存款驟減787億美元,創下了自硅谷銀行倒閉以來的單周最高水平。
因此,與其說這次心臟地帶三州銀行倒閉是一個“孤例”,倒不如說是美國銀行業新一輪危機的開端,好戲還在后面。
其實無論是硅谷銀行、第一共和銀行,還是這次倒閉的心臟地帶三州銀行,倒閉的主要原因都是一個:美聯儲瘋狂加息。
這里的邏輯很簡單,過去十幾年時間,美國一直實行低利率的寬松政策,所以很多美國銀行都購買了大筆的債券投資組合,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國國債。
按理說,這個操作沒什么問題,畢竟美國國債是全世界最優質的的資產之一,銀行業求穩完全在情理之中。
但問題出就出在美聯儲身上,為了抑制通脹壓力,近一年多來接連激進加息,如今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經來到了5.25%-5.5%區間,升到了22年來的最高水平。
而這就導致這些美國銀行手里的債券不斷貶值,外面又有那么多的高息國債在賣,流動性壓力和風險越來越大。
其實如果銀行資本雄厚,或者這時候沒人擠兌取錢的話,那么等美聯儲結束這波加息周期,危機也就過去了。
但關鍵在于市場陷入恐慌,投資者信心崩潰,出現了瘋狂擠兌。
于是這些美國銀行面對的局面就是:
一邊是手里不斷貶值的低息國債,另一邊是儲戶吵著要現金,現金流越來越緊張,資不抵債也就成了必然事件。
所以今年以來美國銀行業才會接連暴雷,硅谷銀行、第一共和銀行,還有這次的心臟地帶三州銀行,都是這么倒下的。
繼6月份暫停加息之后,本月美聯儲宣布再次加息25個基點,重啟加息。
這對于美國銀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噩耗”。
可以說,只要利率仍處在高位,那么旋在美國銀行業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不會消失。
之前5月份美國第一共和銀行倒閉,市場上就一直在猜測下一個出事的會是誰,“熱門人選”有西太平洋合眾銀行、阿萊恩斯西部銀行、第一地平線銀行等等。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此前也表示,由硅谷銀行倒閉引發的銀行業危機遠未結束,將持續數年之久。
如今心臟地帶三州銀行暴雷,算是印證了這一說法。
美聯儲升息之下,美債長短期利率嚴重倒掛持續至今,銀行資產負債表一直處在承壓狀態。
一旦人們的信心稍微下滑,即使只發生小規模的擠兌,也很可能導致連鎖性的銀行業危機,有更多的銀行暴雷。
再加上美國債務上限通過后,短短半個月時間,美國財政部就瘋狂發行了7000多億美債,未來還有更龐大的美債在路上。
如此龐大的債務發行規模,勢必壓低國債價格,促使國債收益率上行。
這對本就站在天臺邊緣的一眾美國銀行們來說,將帶來更大的壓力,所以美國這場銀行業危機還遠未結束,恐慌仍將繼續蔓延。
與“前輩”相比,雖然此次倒閉的心臟地帶三州銀行的規模遠遠不及,但對于本就極端敏感的市場來說,仍具有很強的轟動性。
美聯儲持續加息之下,美國銀行業危機距離結束遙遙無期,相信這次倒下的心臟地帶三州銀行不會是最后一個,未來更精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