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深度報道 >

伊春市友好區信用體系建設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


【資料圖】

為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環境,推動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走深走實,伊春市友好區將信用體系建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開展“信用+基層治理”專項試點工作,通過優化工作小組、定期督查、信用激勵等方式,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著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志愿服務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友好區委宣傳部供圖)

強化制度機制建設,促進規范提升效能。發揚釘釘子精神,實施創新性舉措,優化信用體系工作小組,制定《友好區網格化工作管理機制(試行)》等22項制度,逐步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社會共治機制,選優配強147名專職網格員,采取“一人多格”方式,組建“11+N”網格服務團隊21支。錘煉提升敢為先、勇擔當、求實效的優良作風,組織友好區1750余名在職黨員下沉網格進社區參與基層治理,廣泛引領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為“信用+基層治理”專項試點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引和目標。同時,明確信用指標評估與應用、信息歸集流程與要求,進行定期督查,推進信用工作特色開展、見行見效。

進社區參與基層治理(央廣網發 友好區委宣傳部供圖)

細化“五個一”管理模式,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推動搭建“信用+基層治理”工作平臺,依法依規整理相關數據,采集信用信息,與多個部門實現數據共享。精細化構建一村一圖(網格化示意圖)、一戶一檔(家庭基本情況檔案)、一員一冊(工作日志手冊)、一格一牌(網格員公示牌)、一格一群(網格員微信群)的“五個一”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織密干群關系“連心網”,對區內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進行綜合分析評比,實現信用可量化、可視化,為爭先評優、“誠信之星”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逐步將信用融入基層治理,提高基層治理的效率和精準度。

友好區2023年度專職網格員培訓班(央廣網發 友好區委宣傳部供圖)

優化服務加強培訓,發揮信用正向激勵。舉辦網格員培訓會議6次,圍繞網格化服務管理、信訪糾紛、安全生產及社會治安等理論和業務知識開展全面培訓,切實提高網格員服務群眾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工作水平。該區將政策激勵、精神鼓勵相結合,從基層實際出發,以人居環境整治、公共空間治理、水環境管護等社會治理為出發點,強化信用積分應用,實現正向激勵,不斷盤活信用積分資源,拓寬信用積分兌換服務和方式,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信用驛站,定期召開信用知識普及會議,對守信居民、企業進行表彰獎勵,增強人民群眾信用獲得感,培育濃厚的社會誠信氛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