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取37人6萬余元被判刑(副題)
上海法治報記者 季張穎 通訊員 邱恒元
(資料圖)
游蕩在醫院里,假冒病人編造各種慘痛經歷博同情,再以沒錢看病為由借款,一對母女用這樣的手段騙取37名被害人64000余元。近日,經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徐匯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案件,法院依法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諶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被告人林某也已另案處理。
醫院里的“不速之客”
2022年3月8日清晨,徐匯區某家醫院的“常客”,諶某和女兒林某又來到了醫院二樓。和往常一樣,諶某掛完號后并沒有在林某的陪同下前去就診,而是四處游蕩,像是在尋找什么。沒多久,她們的目光鎖定在獨自坐在就診室門口的小張身上。
發現目標的諶某立刻上前向小張搭訕,說自己沒錢看病,老伴兒也走了,現在只能和女兒相依為命。不一會兒,林某也過來“趁熱打鐵”,一起向小張訴苦,說自己離婚了,給母親看病又花了很多錢,實在是沒有錢了。
注意到小張流露出同情之意,諶某就順勢提出想要借錢看病的請求。善良的小張沒有懷疑,轉給她們2400元。收到錢后,諶某和林某就繼續四處游蕩,尋找下一個目標。過了一會兒,當諶某去醫院六樓上完廁所出來時,突然一只手拉住了她。
“悲情母女”竟是詐騙犯
諶某回過頭,發現拉住她的小姑娘小曾有些眼熟。原來,2022年1月,母女二人在同樣的地點以相同的手法問小曾“借”了2000元錢,并承諾會很快還錢。但當小曾真的要她們還錢時,她們就以各種借口推脫搪塞,遲遲不肯歸還。這次小曾來醫院看病,恰巧看見這對母女,就尋找機會在拉住她們后立刻報案。很快,徐匯公安分局的民警趕到現場把諶某和林某帶走。
原來,像小張和小曾這樣善心被諶某母女利用的受害人并不在少數。據調查結果顯示,諶某母女欺騙了包括小張、小曾在內的37名被害人,騙取錢款共計64000余元。
詐騙所得用于開銷還債
諶某和林某到案后交代,兩人由于沒有收入來源,無力償還外債,就想到通過在上海各大醫院及周邊地區實施詐騙來謀財。
林某供述稱:“我們覺得在醫院里比較容易博取別人的同情,人家愿意借錢給我們。”她們基本上每天都會去醫院及周邊地區,由諶某冒充病人,尋找在醫院看病的或經過的人作為詐騙對象。諶某供述稱:“一旦找到了,我們就編各種理由博取同情,然后以沒錢看病為由借錢,并把自己的身份證拍給對方博取信任,而且承諾過三五天就會還錢。”騙到錢后,諶某母女就會編造各類理由不斷拖延還款,實際上,這些錢早就被二人用于生活開銷及償還外債。
近日,經徐匯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上海徐匯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并作出一審判決。
【檢察官說法】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本案中,諶某母女利用他人的善良實施詐騙,其行為不僅侵害了被害人的財產,更敗壞了社會良好風氣,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徐匯檢察院將通過依法打擊此類犯罪,引導形成良好社會風尚,讓好心人可以安心做好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同時,檢察官也想提醒大家,在幫助陌生人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時刻保持警覺。如果涉及到財物,要注意留存對方的聯系方式及轉賬記錄等憑證,以備將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