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深耕光伏行業,積極發力半導體及充電樁領域
(資料圖)
英杰電氣成立于 1996 年,二十余年來致力于功率控制電源和特種電源的研發制 造,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電源供應商。公司產品下游覆蓋光伏(硅料、硅 片、電池片)及泛半導體等新能源行業。2016 年,公司成立蔚宇電氣,布局充 電樁賽道,打造新增長極。
公司主營產品分為功率控制電源及特種電源兩大類。 (1)功率控制電源:按形態劃分為系列功率控制器和功率控制電源系統兩類。 前者是以電路為核心的電源功率控制器件,并作為后者系統類產品的核心部件使 用。按產品,公司陸續研發了單晶、多晶硅還原爐電源、鑄錠爐電源等功率控制 設備,廣泛運用在太陽能(晶體生長)、藍寶石、玻璃玻纖等新能源、材料行業。 (2)特種電源:主要產品包括 PD 系統可編程直流電源(用于中微半導體生產 的 MOCVD 設備)及射頻電源產品(用于刻蝕設備領域)。
公司下游綁定各行業頭部公司,客戶粘性強。隨著公司 20 余年在功率控制電源 的深耕發展,已與相關行業頭部廠家達成長期穩定合作:如光伏方面,公司硅料 制備環節所需設備電源應用于晶盛機電、TCL 中環、隆基綠能等知名光伏廠商; 半導體行業應用于中微半導體,鋼鐵行業客戶包括首鋼集團等。同時,公司優質客戶粘性強。電源產品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是下游客戶考慮的重點,更換供應商有 較長的驗證周期,因此下游客戶很少輕易更換。總體來看,公司專注于高端電源, 產品質量已經過頭部廠家驗證,并且廠家背書是公司開闊新產品與領域的基石。
1.2、 受益于光伏硅料及硅片擴產,22 年業績高速增長
2022 年公司業績增長迅速。公司作為光伏上游材料生產設備配套電源提供商, 受益于材料價格的上漲帶動硅片和硅料廠商積極擴產,以及公司泛半導體設備配 套電源和充電樁產品逐漸步入收獲期,2022 年公司實現營收 12.83 億元,同比 增長 94%,實現歸母凈利潤 3.39 億元,同比增長 115%。2023 年上半年公司重 點把握市場機遇,業績持續實現快速增長,2023H1 公司實現營收 6.43 億元, 同比增長 42%,實現歸母凈利潤 1.63 億元,同比增長 33%。
公司盈利水平維持較高位,凈利潤、ROE 攤薄及資產負債率穩步提升。2017 年 至 2021 年公司毛利率保持穩定,且能夠保持在 40%以上。2022 年,由于受到 上游原材料漲價影響,以及搶占市場份額降價銷售原因,公司毛利率較 2021 年 下降 3.03pct 至 39.14%。凈利率則在費用率管控能力提升下上升至 26.42%, 同比提升 2.57pct,帶動公司 ROE 穩步提升。2023H1 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 為 38.55%和 25.27%,略有波動。受 IPO 影響,公司資產負債率于 2020 年下 降至 24.15%,此后有所提升,2022 年上升至 47.34%,仍處于正常水平。
公司費用管控能力加強并持續注重研發。公司注重費用管控, 2022 年期間費用 率為 12.70%,相較 2021 年下降 5.25pct,2023H1 期間費用率為 13.17%。公 司始終堅持研發投入,2017-2022 年期間研發費用逐年上升,營收規模的增加導 致 2022 年研發費用率有所降低,從 2021 年的 7.78%下降 2.40pct 至 5.37%, 研發費用率近 5 年來基本維持在 5%以上。另一方面,公司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 用率 2022 年分別同比下降 1.84pct 和 1.15pct,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營收規模快 速增長,規模效應得以體現,同時公司運營成本管控良好。
按下游行業區分,光伏配套電源是公司核心業務產品。2022 年公司光伏板塊實 現營業收入 6.13 億元,占總營業比重 47.82%,毛利率下降至 31.44%,同比降 低 8pct,主要系公司歷史低毛利率訂單確認收入比例增加所致;2023H1 光伏板 塊營收為 3.50 億元,毛利率較 22 年全年回升至 33.86%。總體來說,光伏行業 規模快速擴張對公司營收及凈利潤維持正向貢獻。2022 年半導體等電子材料與 科研院所實現較高毛利率,分別為 49.55%、49.02%,分別同比下降 1.31pct、 3.04pct;2023H1 兩者毛利率分別為 47.76%、57.44%。
按產品劃分,公司三大主業(功率控制電源、特種電源及充電樁)2022 年合計 營收占總營收 94.41%。其中功率控制電源占比 71%,為公司的核心產品。公司 工業電源定位中高端市場,2017-2021 年功率控制電源系統毛利率基本維持在 40%左右,2022 年下降 5.34pct 至 33.66%,主要系毛利率較低的還原電源系 統產品收入確認較多導致;2023H1 毛利率為 34.79%,較 22 年全年有所回升。 2022 年功率控制電源裝置毛利率下降 6.48pct 至 51.64%,主要系市場競爭加 劇,產品價格下降導致,2023H1 毛利率為 49.08%。充電樁為新興業務,2022 年毛利率為 29.11%,相對較為穩定。
1.3、 公司架構明晰,股權結構穩定
公司股權結構穩定且較為集中。公司董事長王軍和總經理周英懷為實際控制人, 截至 2023 年半年報,兩人持有公司股權比例分別為 34.29%和 33.78%,合計共 持股 68.07%,股權集中度較高。
公司于 2021 年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包括第一類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和第 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兩部分。2021 年 6 月 9 日為首次授予日,共授予 159 名激勵對象 116.65 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 19.77 元/股。其中,第一類限 制性股票 31.70 萬股,第二類限制性股票 84.95 萬股。2021 年 12 月 30 日為預 留授予日,共授予 34 名激勵對象 10.85 萬股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 19.77 元/股。
公司于 2021 年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包括第一類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和第 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兩部分。2021 年 6 月 9 日為首次授予日,共授予 159 名激勵對象 116.65 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 19.77 元/股。其中,第一類限 制性股票 31.70 萬股,第二類限制性股票 84.95 萬股。2021 年 12 月 30 日為預 留授予日,共授予 34 名激勵對象 10.85 萬股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 19.77 元/股。
2023 年 8 月 29 日,公司發布公告《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 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權益總計不超過 251.25 萬股,授予價格為 32.87 元/股, 其中第一類和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授予總量分別為 20.82、230.43 萬股。激勵計劃 的公司層面業績考核要求:(1)第一類限制性股票:公司層面考核年度為 2023-2025 年三個會計年度,每個會計年度考核一次。(2)第二類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部分的公司層面業績考核要求和第 一類限制性股票的要求相同;預留部分若在 2023 年三季報披露前授出,則相應 各年度業績考核目標與首次授予保持一致,否則相應公司層面考核年度為 2024-2025 年兩個會計年度。
2、 光伏設備電源:受益于光伏產業鏈擴產2.1、 公司硅料、硅片電源獨占鰲頭,持續拓展電池電源
2.1.1、硅料及硅片設備電源:公司深耕多年,處于領先地位
公司深耕光伏行業配套電源環節多年,主要聚焦于硅料和硅片環節。公司于 2005 年進入光伏電源行業,經過十多年發展成功破局國外產品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其中公司電源產品主要參與:(1)金屬硅生產高純多晶硅環節;(2)單晶硅片生產環節中長晶設備的 單晶爐電源。
2022 年公司光伏行業營收占比最高,達到約 48%。公司光伏硅料、硅片生產設 備配套電源在行業內處于頭部地位,公司在光伏行業配套電源的市占率達到 70%以上。 硅料電源:公司于 2008 年獨立自主開發出 12 對棒多晶硅還原爐電源,實現了 進口替代。此后陸續推出 24 對棒、36 對棒、40 對棒、48 對棒、60 對棒多晶硅 還原爐電源,廣泛布局滿足客戶多種定制需求。目前重慶大全泰來開發的全數字多晶硅電源為主要競爭產品,但考慮到大全能源的主營業務為多晶硅的制造銷 售,其還原爐電源產品以自供為主。 硅片電源:英杰電氣為國內首家成功研發相應技術參數的全數字單晶爐加熱直流 電源的公司,下游綁定核心單晶爐廠商(晶盛機電、大連數控、京運通)及硅片 廠商(TCL 中環、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公司主要競爭對手為北京動力源科技 (與隆基、晶科高景等企業合作),但目前公司市場占有率處于龍頭位置,與下 游知名廠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單晶爐電源主要供應商地位穩固。
2.1.2、光伏電池片設備電源:新開拓領域,產品逐漸投向市場
公司向電池片設備電源拓展,中頻濺射及射頻電源處于試用階段,產品落地持續 推進。電池片生產設備配套電源當前主要為國外進口,公司拓展的產品包括 TOPCon 電池設備中的中頻濺射電源和異質結用射頻電源。從技術路徑來看, TOPCon 行業多用 40K 中頻濺射電源,將某種材料在真空環境下滲透入硅片, 技術難度相較 HJT 使用的射頻電源技術更低。從進度上看,在國產化替代加速 的背景下,公司預計 TOPCon 設備電源進度稍快,有望替代進口 AE 電源;而 HJT 生產所使用的進口 RF 電源國產化進度稍慢,處于工藝探索階段。
公司多年技術積累有望打造 TOPCon 濺射電源獨特優勢,射頻電源具備研發基 礎。TOPCon 濺射電源為公司推進主要路線,其產品主要壁壘在于下游應用場景 廣泛,有許多細分工藝環節,需要電源供應商對下游行業、產品應用、客戶需求 有充分的理解,因此行業外廠家進入此賽道時間較長。而公司多年電池研發經驗 為其電源控制技術與方法打好基礎,公司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均有產品在相關公司測試。射頻電源方面,公司中端產品在 2021 年初已經投向市場,具備一定的 射頻電源產品研發與銷售基礎。
2.2、 硅料行業加速擴產,硅料電池訂單高增
硅料作為重資產行業,擴產周期長(12-18 個月)、產能爬坡慢(6 個月),面 對短時間需求變動難以做出調整,具有較強的周期性,有供需錯配的情況。 (1)從需求端來看,2022 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 87.41GW,同比增長 59.3%。 根據國家能源局,2023 年 1 月-6 月我國光伏累計新增裝機量為 78.42GW,同比 增長 153.95%。光伏新增裝機量快速增加,帶動硅料需求量大幅上升。 (2)從供給端來看,①2020 年保利協鑫新疆多晶硅工廠因精餾裝置泄漏而導致 火災,龍頭企業陸續進行產線檢修,同時疊加疫情影響,硅料供給受限;②2021 年和 2022 年硅料環節供需緊張,使其價格大幅上漲并維持高位運行;期間多家 企業積極進行投資,布局硅料擴產,硅料產能釋放蓄勢待發;③2022 年底,硅 料產能供給快速釋放,導致硅料價格開始劇烈下跌。
21-22 年硅料價格高企,供需緊張背景下擴產項目多點開花,硅料電源需求迎來 增長。工業電源作為硅料還原爐的核心設備之一,直接受益于硅料擴產。 (1)根據光伏盒子統計,2022-2024 年硅料累計產能分別有望達 143.2 萬噸、 289.75 萬噸、414.75 萬噸,則 2023 年、2024 年硅料新增產能分別為 146.55 萬噸、125 萬噸。 (2)根據貝哲斯咨詢 Market Monitor,多晶硅制備環節的核心設備為多晶硅還 原爐,其價值約為 0.5-0.6 億元/萬噸,我們假設 1 萬噸硅料產能對應多晶硅還原 爐價值量為 0.5 億元。 (3)進一步假設多晶硅還原爐的電源價值量是其總價值量的 10%。 根據以上核心假設,我們測算得到 2023 年、2024 年多晶硅還原爐電源設備新 增市場空間有望達 7.33 億元、6.25 億元。 英杰電氣在多晶硅料電源上陸續推出多系列多晶硅還原爐電源,實現進口替代, 行業市占率超 70%。若公司在多晶硅還原爐電源配套領域保持 70%的市占率,則公司 2023 年、2024 年新增多晶硅還原爐電源訂單金額分別有望達到 5.13 億 元、4.38 億元。
2.3、 硅片行業迎來擴產潮,設備電源受益其中
大尺寸硅片已成為市場主流。大尺寸硅片有著明顯降本增效作用,符合光伏行業 降低度電成本的需求。根據 CPIA,我國 182/210mm 尺寸硅片合計市場占比(以 企業出貨量 GW 為口徑,下同)由 2021 年的 45%增加到 2022 年的 82.8%,并 且預計 210mm 尺寸硅片的市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硅片環節長期發展方向確 定。
隨著硅片企業加速擴產,2023 年硅片產能有望大幅擴張,進而推動硅片電源需 求增長。 (1)根據 CPIA,2022 年我國硅片產能約為 650.3GW。參考集邦新能源網對硅 片產能的預測,我們假設 23-25 年我國硅片產能增速分別為 50%/12%/8%。 (2)參考隆基綠能的“銀川年產 15GW 單晶硅棒、硅片項目”,我們假設 23-25 年單晶爐的單 GW 投資額為 1.43 億元。 (3)根據隆基綠能的“銀川年產 15GW 單晶硅棒、硅片項目”,單晶爐價格為 113.89 萬元/臺。參考英杰電氣招股說明書,直流電源價格約為 6.5 萬元/臺。綜 上,我們假設電源價值占單晶爐價值的比例為 5%。 根據以上核心假設,我們測算得到 23-25 年單晶爐設備電源新增市場空間分別 有望達 23.25/8.37/6.25 億元。 在單晶硅片電源領域,英杰電氣是國內首家成功研發全數字單晶爐加熱直流電源 的公司,客戶均為行業頭部單晶爐及硅片廠商,行業市占率超 70%。若公司在 單晶爐電源配套領域保持 70%的市占率,則公司 23-25 年新增單晶爐電源訂單 金額分別有望達到 16.27/5.86/4.37 億元。
2.4、 N 型電池技術快速迭代,電池電源需求蓄勢待發
遵循降本與增效原理,技術快速迭代。2015 年為技術變革元年,PERC 進入快 速量產階段,逐步取代 BSF 電池成為主流的電池片制備技術。當前,隨著光伏 設備、材料國產化,N 型降本增效空間大的優勢步入市場視野,主流技術包括 TOPCon、HJT 與 IBC,其中前兩種技術商業化逐漸成型。長遠來看,HJT 疊加 鈣鈦礦有良好的疊層電池匹配度,存在潛在發展方向。
TOPCon、HJT 轉換效率優勢明顯,市場占比有望逐漸提升。2022 年光伏電池 技術路線以 PERC 為主,市場占比約 88%,轉換效率為 23.2%,相較于 TOPCon (24.5%)和 HJT(24.6%)的轉換效率稍顯遜色。其次,PERC 電池效率提升 已遭遇瓶頸(22 年僅同比提升 0.1pct);相較之下,TOPCon 電池通過隧穿氧 化層和摻雜多晶硅層增加效率,已成為現階段 P 型轉 N 型的主力(可直接通過 對原有產線升級實現轉型);HJT 通過純化沉積在表面的非晶硅薄膜來提升效 率。隨著 TOPCon 與 HJT 的技術迭代,電池片行業有望迎來擴產潮。根據 CPIA, 預計 2024 年 TOPCon 與 HJT 轉換效率均突破 25%,市場占比有望隨著產能放 量進一步提升,成為繼 PERC 后新一代主流技術路線。
2023 年是光伏電池片產能快速擴張的窗口期,為電池電源需求帶來增量。根據 集邦新能源網的預測,2023 年電池片總產能將達到 886GW,同比增長 52.4%, 產能釋放迎來高潮,其中 N 型電池片產能約 338GW,占比 39%。在 N 型電池 片市場占比持續提升的趨勢下,無論是新增 N 型電池片產能,還是將原有 P 型 電池片產能改造為 N 型電池片產能,都將帶來生產設備需求的提升,進而有望 帶來電池片環節生產設備配套電源的需求增長。
綜合光伏硅料、硅片的產能釋放節奏來看,2023 年和 2024 年是硅料產能釋放 大年,硅片產能釋放主要集中在 2023 年。不可否認的是,未來隨著光伏擴產速 度放緩之后,公司光伏業務訂單情況將會受到一定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光伏 電池片的技術迭代速度較快,當前時間點公司積極拓展光伏電池片設備配套電源 產品,隨著公司未來在電池片領域的市占率不斷提升,有望在硅料和硅片訂單規 模下降時形成銜接,進而使得光伏業務規模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穩定。
3、 半導體設備電源:國產替代正當時3.1、 半導體設備電源具有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
近年來在數碼產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全球半導體設備銷量增速較快,中國大陸 市場占比處于第一梯隊。根據 Wind 所統計的日本半導體制造協會數據,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設備銷量達 268.1 億美元,同比增長 8.59%,其中中國 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 58.6 億美元,占比達 22%。我國半導體設備行業整體 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主要市場之一,也為半導體設備電源加速國 產替代奠定了基礎。
電源作為半導體設備的關鍵子系統,是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中廠商需重點考慮 的環節之一。半導體設備關鍵子系統主要包括:真空系統、集成系統、電源、流 體管理系統、晶圓處理系統、熱量管理系統、其它子系統、集成過程診斷。其中 電源作為半導體設備溫場控制的核心,要求能夠根據負載變化進行電流電壓勿擾 切換,具備功率密度大、高穩定度、高控制精度、快速響應等特性,其重要程度 不言而喻。因此,從完成國產化替代的角度上看,半導體設備電源的國產化是各 廠家需要重點考慮的。根據 VLSI,2023 年半導體設備電源的市場空間有望超 15 億美元。
射頻電源為刻蝕機核心設備,主要被海外企業占據。射頻電源能夠產生固定頻率 的正弦電壓來控制離子的密度和能量大小,確保反應腔中離子濃度、穩定度與均 勻度。根據 QYResearch,2022 年全球半導體射頻電源市場銷售額為 7.26 億美 元,預計 2029 年將達到 14.57 億美元,2022-2029 年 CAGR 約為 10.46%。半 導體射頻電源頭部廠商包括美國優儀(AE)、萬機儀器、日本大阪變壓器株式 會社,2022 年三家公司市場份額合計約 52.95%,市場集中度較高。第二梯隊 廠家包括通快、康姆艾德、京三制作所等,合計市場份額約為 33.99%。射頻電 源市場目前基本被海外企業所占據,因此存在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半導體射頻 電源市場空間穩健增長,未來隨著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進度加快,其電源環節的 國產化亦有望加速。
3.2、 綁定國產半導體設備頭部企業,引領電源國產替代
在半導體行業方面,公司的電源產品主要覆蓋半導體設備、材料以及其他相關領 域。公司已經在 MOCVD 設備、碳化硅設備配套電源等實現了進口替代,同時在 其他半導體設備上也有新電源研發成功(如刻蝕機的射頻電源),處于試用階段。
(1)MOCVD 設備電源:公司綁定國產半導體設備頭部企業中微公司,PD 系列 直流電源主供其 MOCVD 設備。MOCVD 設備用于在芯片表面上形成一層材料或 者薄膜,是 LED 芯片外延生長的關鍵設備。自 2017 年起公司開始為中微半導體 提供 MOCVD 設備配套特種電源,成為國內少數生產該電源的供應商,實現了國 產替代。隨著公司與頭部半導體設備廠商中微公司深度合作,成為其相關半導體 MOCVD 設備電源的穩定供應商,公司知名度與品牌效應均有提升,且為公司電 源產品在半導體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
(2)藍寶石及碳化硅生產設備配套電源
藍寶石爐電源也是公司產品之一,下游客戶主要為藍寶石材料與設備廠商。公司 電源產品應用于藍寶石爐,交流、直流均有覆蓋,并適配泡生法、熱交換法、導 模法等各種藍寶石生長工藝。下游客戶包括藍寶石設備生產廠商(晶升能源、天 通吉成)與藍寶石材料廠商(晶環、奧瑞德等)。
碳化硅應用場景較廣,公司碳化硅爐電源直接受益于第三代半導體的發展。國家 “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中明確提出加速推進碳化硅等為代表的第三 代半導體材料技術進程。相比前兩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是高溫、大功率、高頻 應用下理想的半導體材料,政策明確其發展方向,結合材料應用場景擴大,我國 碳化硅行業積極投資擴產。公司電源產品應用于碳化硅爐,在碳化硅長晶電源領 域已實現 80%的市場份額,將直接受益行業快速發展,進而帶動電源需求與訂 單增加。
(3)刻蝕機射頻電源:公司積極研發射頻電源,高端產品目前進入樣機測試階 段。公司從 2018 年開始研究射頻電源,隨后兩年開始應用在低端產品上,當前 國內已有部分廠家能夠生產低端射頻電源。通過工藝的不斷升級,公司的射頻電 源技術研發已位居國內前列,開始在高端產品(如刻蝕機)上應用,并開始有客 戶對其進行測試(截至 2023 年 7 月)。應用于半導體行業的射頻電源生產周期 長,且生產過程中要求較高,目前還需要進行腔體以及內部氣體的匹配,因此生 產難度較大。目前公司已具備和國外同類產品競爭的基礎,隨著產品測試的推進 以及客戶認可度的提升,有望迎來訂單落地和國產化替代,成為公司業績的重要 增長點。
4、 重點開拓充電樁業務,打造新增長極4.1、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充電樁景氣度上行
國內市場: 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22 年新增銷量滲透率達 25%+。據中汽協統計, 2022 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 2702.1 萬輛和 2686.4 萬輛,同比增長 3.4% 和 2.3%;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比增長 96.9% 和 95.6%;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為 546.7 萬輛和 536.5 萬輛,同比增長 83.4% 和 81.6%。綜合以上數據,2022 年全年汽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 25.64%。 此前 2020 年 11 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 目標,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汽車銷量的 20%,而該目標已在 2022 年提前且超額完成。我們認為,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電動化趨勢已勢 不可擋。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2022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展現 出有力的發展態勢。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迅速上升的趨勢下,充電難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根據 公安部統計,截至 2022 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1310 萬輛,其中純電 動汽車保有量為 1045 萬輛;而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的統計,截至 2022 年底,全 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 521 萬臺。根據以上數據,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與全國累計建成充電樁數量的比例約為 2.5:1。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迅速提 升,而現有車樁比與 1:1 的理想目標存在一定差距,表明當前充電樁數量并不能 完全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因此未來充電樁市場有望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 量的提升,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
歐美市場: 近年來歐洲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22 年滲透率約 21%。根據 IEA 的數據統計, 2022 年歐洲純電動汽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銷量分別為 160 萬輛和 100 萬輛,同比增長 30%和減少 5%,純電動汽車占比進一步提升 至61.5%。歐洲新能源車新增銷量滲透率逐年提高,從 2016年的 1%提升至2022 年的 21%。從保有量情況來看,2022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 780 萬輛, 包括 440 萬輛純電動汽車和 340 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恢復增長態勢,2022 年新增銷量滲透率約 7.7%。根據 IEA 的數據統計,2021 年和 2022 年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 63 萬輛和 99 萬輛, 分別同比增長 114%、57%。其中 2022 年純電動汽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 力汽車(PHEV)銷量分別為 80 萬輛和 19 萬輛,同比增長 72%和 15%,純電 動汽車占比約為 80%。美國新能源車新增銷量滲透率從 2016 年的 1%提升至 2022 年的 7.7%。從保有量情況來看,2022 年美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 300 萬 輛,包括 210 萬輛純電動汽車和 86 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根據 IEA 2022 年全球各國公共車樁比數據,美國公共車樁比約為 24:1,歐盟約 為 13:1,兩者相比于中國 8:1 的公共車樁比均處于較高水平。歐美公共充電樁 建設與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長存在不匹配情況,公共充電樁需求存在一定缺口, 未來具有較大的新增建設需求。
4.2、 設備商格局分散,電動車后周期有望格局重塑
充電樁設備生產商數量眾多,行業集中度較低。國家電網作為第一家進入充電樁 行業的建設方和運營商,也是國內最大的充電樁公開招標企業,其招標需求和中 標企業對行業具有較強的參考意義。2018-2022 年國網充電樁中標的企業共有 48 家,其中中標數量超過 1000 套的企業有 9 家,前十的中標數量占據整個市 場的 58.47%。2022 年當年中標數量前三的是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 波三星智能電氣有限公司和杭州泰源電氣有限公司,市占率分別為 9.38%、 8.12%、7.94%。
設備商經歷周期大浪淘沙,行業格局有望重塑。充電設備本身技術壁壘不高,且 早期產品差異化程度不大,疊加政府鼓勵及資本投資熱情高等因素,行業參與競 爭的企業眾多。自 2015 年以來,設備商毛利率水平從 40%左右下降到 20%左 右。隨著新能源車行業的變化,充電樁制造環節經歷一輪出清洗牌。展望未來, 隨著大功率直流快充、液冷等技術趨勢的發展,行業標準與安全規范的制定執行, 以及對運營經濟性的追求,具備技術壁壘與產品力的設備商有望脫穎而出。
4.3、 公司充電樁訂單快速增加,靜待產能釋放
公司 2016 年成立全資子公司蔚宇電氣,專注充電樁電池模塊及充電樁/站的研 發與制造。憑借子公司多年來工業電源制造技術的積累,公司自主研發制造出交 /直流充電樁及功率控制器等設備,其中“充電樁集成功率控制器”,通過創新 設計,為長距離分散型充電站的運維服務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案。公司 2020-2022 年獲評“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充換電行業多項獎項,持續提升品牌知名度;公司國內外渠道同時擴展,加速充電樁布局。2022 年公司充電樁業務 營收 0.86 億元,同比增長 126%。
公司充電樁產品具備多項資格認證,并且已取得歐美市場交流充電樁銷售資格。 公司所取得的 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ISO45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等能夠滿足國內外客戶的資格認證要求。 在海外認證方面,公司已經取得了交流樁產品的歐洲 CE 認證和北美 UL 認證, 同時正在積極推進直流充電樁的產品認證工作,有望在市場條件成熟時取得相應 的 CE 和 UL 認證。依托于公司在工業電源功率控制器的生產上所累積的豐富經 驗,公司的充電樁產品具備較為顯著的核心競爭優勢,市場對公司的充電樁產品 已具有較高的認可度。
直流充電樁主銷區域為國內,交流充電樁銷售則以海外市場為主。公司對直流充 電樁主要采取直銷模式,根據終端客戶的需要直接進行銷售,目前公司的該類產 品主要在國內進行銷售。公司對交流充電樁采取 OEM 和 ODM 為主、直銷為輔 的銷售模式,在銷售區域上主要面向歐美等海外客戶。2022 年公司交流充電樁 國內銷售、新簽訂單占比分別為 32.73%、22.77%,而直流充電樁國內銷售、 新簽訂單占比分別為 99.8%、99.9%。
對于國內市場:公司積極布局多種公共充電場景。公司于 2021 年與蜀道集團簽 訂戰略合作協議,截至 2023 年 7 月公司充電樁產品已覆蓋其管轄四川省內 200 余個高速公路服務區(總計超 900 個)。公司充電樁產品已銷售給上百家客戶, 客戶范圍涵蓋交通投資及建設公司、充電站運營企業等(比如蜀道集團、國家電 網、四川能投等);產品廣泛應用在川渝地區的多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公共充電 站及企事業單位,已在西南地區樹立起較好的品牌形象;同時,公司正有序推進 與成都交投、重慶交投、云南能投、成都城投的商務洽談,有望在未來實現進一 步合作。
對于海外市場:公司已在海外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銷售渠道。公司產品目前已銷售 到美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日本、英國、法國等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考 慮到海外交流樁具備較好的成長空間和利潤率,未來公司對于交流樁產品的戰略 主要還是進一步開拓海外用戶、拓展海外市場。充電樁市場的快速發展及其推廣 的逐步加深,是公司后續擴產并快速實現銷售的重要基礎。相較于公司擴產規模, 海外市場潛在需求量可觀,市場空間廣闊。
經過前期的市場開拓與客戶積累,公司充電樁業務快速發展。2022 年公司充電 樁產銷率及產能利用率均處于較高水平,并且由于原有場地不能滿足生產所需, 公司新租賃了廠房并將直流樁與交流樁分廠區進行生產。2022 年充電樁新增訂 單約 1.41 億元,2023 年一季度新增訂單約 0.49 億元。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 公司充電樁業務在手訂單金額約 1.09 億元(海外訂單參考美元匯率 6.94 進行折 算),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訂單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原有產能已嚴重制 約公司的業務發展能力。 積極通過定增融資擴產,滿足訂單增長需要。公司現產能主要集中在 7000 平方 米的租賃廠房,2022 年 11 月,公司發布定增預案(此次定增新增股份已于 2023 年 8 月 29 日上市),擬募資加碼充電樁,新建生產廠房與購置先進生產設備、 提升自動化水平。該擴產項目新增計劃產能為交流充電樁 40 萬臺/年和直流充電 樁 1.2 萬臺/年,考慮到產品排期和定期檢修等因素,公司預計達產后的實際產 能為設計產能的 80%,則本項目對應交流、直流樁的正常年銷售收入分別為 4.27億元、4.02 億元。充電樁擴產項目持續推進,截至 2023 年 7 月,廠房已經竣工, 并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產能有望逐步釋放,進而帶來銷售端的增長。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