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一大早,禹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建設路路長姜昆鵬在上班路上用手機記錄下沿途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問題,隨即發到工作群中,以便讓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作為全市首批受表彰的“鋪路型”團隊,禹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推行一線工作法,全員堅持“出門就是上班”這一工作理念,不斷將城市管理工作走深走實。
“我們通過‘鋪路型’團隊的評選、打造‘五型’機關和干部隊伍工作的推進,以榜樣帶動在全市樹立良好導向。爭創樣板工作、爭當‘鋪路型’干部,在禹城上下蔚然成風。”禹城市委副書記柳驍介紹。
禹城市變“相馬”為“賽馬”,制定《關于打造“鋪路型”干部、建設“鋪路型”團隊的意見》,亮出衡量標尺,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對表現突出的10個“鋪路型”團隊予以表揚。結合開展“求實創新年”活動,深化“五型”機關建設,研究出臺《關于打造“五型”機關和干部隊伍工作的實施方案》《禹城市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實施辦法(試行)》,激勵和約束雙向發力。
“良好政治生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們堅持系統思維抓推進,持續優化政治生態,講政治、重團結、干實事、揚正氣。疫情快速有效處置,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很大程度得益于良好政治生態強有力的支撐。”禹城市委書記、德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滕海強坦言。
禹城市抓牢關鍵少數,壓實第一責任人責任,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委政治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在市委辦公室設立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室,確保規范、高效推進全市政治生態建設工作。建立“1+6+N”常態化推進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個月調度一次,市委常委會一季度專題研究一次,構建起主體明晰、有效協同、層層傳導的責任體系。
“注重在一線錘煉干部。疫情期間,500余名黨政領導干部全天候守護在一線,在重點區域、重點部位設立了1382個黨員先鋒崗和責任區,組建了1800余支黨員突擊隊,1萬余名黨員志愿者加入了92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禹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曉冰介紹,該市現代產業學院學習常態化開展,推動干部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轉變,今年以來已舉辦深化改革、意識形態、金融創新等主體班次20期;同時,該市落實領導干部講業務制度,組織縣級領導干部、部門單位領導干部舉辦業務培訓253次。
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煥發奪取雙勝利的強大動力。疫情防控不松勁,項目發展提速度。4月份,禹城市簽約落地項目10個、總投資38.22億元,推進建設項目14個、總投資124.5億元,經濟發展保持穩中有進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