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關注 >

人勤地出寶 災后搶播忙——饒陽縣西支沃村復耕補種見聞

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追回來!洪水還未完全退去,衡水市饒陽縣西支沃村黨員干部群眾就開展生產自救了。8月30日,記者在該村田間地頭看到,很多村民正頂著日頭栽菜苗。


【資料圖】

“老話說,人勤地出寶。現在多出一份力,將來就能多一份收成。”該村種植大戶石穩增忙得不可開交,家里11畝辣椒地都被淹了,他們正在全力搶播秋茬菜。

說話間,村黨支部書記王勁松又拉著一車白菜秧苗送了過來,“趁天氣好,墑情不錯,抓緊復耕,白菜生長周期短,50天左右就能見收益,不耽誤10月份種植冬小麥。”

“放心吧書記,大伙都憋著一股氣呢!”石穩增彎腰沿著田壟緩緩前行,一雙爬滿青筋的手猛力地揮動著小鐵鏟刨土挖坑,接著放苗、培土、澆水,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

西支沃村北鄰滹沱河,共有376戶1128人,耕地面積3200畝,223戶1796畝農田受災。饒陽全縣75個村莊被洪水侵襲,西支沃村是最快進行復耕補種的受災村莊。

“8月初那幾天,一看到泡著洪水的農作物,我就吧嗒吧嗒掉淚。”王勁松愁壞了。愁不是辦法,也解決不了問題。他一趟趟往縣農業局跑,找高級農藝師耿青松等人商量對策。

一問專家,王勁松才知道,復耕復產里面的門道很多,“清淤后不能直接種菜,因為腐敗的農作物會產生病菌,還要對土地進行消毒,晾干之后才能栽種。”

與時間賽跑,用“綠色”追趕洪水。

8月7日,部分農田里的洪水剛退,王勁松趕緊組織人手和機械,“玉米田倒好說,玉米秸稈被秸稈粉碎機粉碎后還田,就能種菜苗。甘薯地很棘手,按正常操作,清淤晾干后,把泡壞的甘薯挖出來、運出去,再消毒,整套流程下來,種上白菜,十一月中旬才能收獲,再種冬小麥就來不及了。”

退水農田,決不能成白茬地。可王勁松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好法子,正發愁時,耿青松等農技專家來了。

“走,去田里看看。”耿青松直奔村里一片甘薯地。

放眼望去,油綠的枝葉鋪滿了田地,就像沒遭災一樣,實際上埋在土里的甘薯塊莖都泡壞了,王勁松滿臉愁容。

在農田里左瞅瞅、右挖挖,當看到田里鋪設的滴灌帶沒被洪水沖毀,耿青松面露喜色,“直接利用滴灌帶把消毒液滴灌到土壤中,將土地清理后,就能種菜了。”

就這樣,這個小村莊將一批批菜苗栽種到地里。

中藥材被淹120畝,搶種綠甘藍每畝挽損約4000元;

麻山藥被淹230畝,搶種大白菜每畝挽損約3000元;

甘薯被淹50畝,搶種胡蘿卜每畝挽損約4000元;

……

皺皺巴巴的紙張上寫滿密密麻麻的小字,這是王勁松的“搶種挽損”小賬本,他每天都在心里盤算,如何為村民最大程度挽回損失,“村里受災農田有630畝達到了復耕條件,目前復耕補種面積已達530畝。其他的,我們會安排人手全力排水,爭取10月份種上冬小麥。”

除了搶播蔬菜,搶救受損農作物也至關重要。這些天,耿青松幾乎“長”在了地里,為受災農戶支招。

“看這里,洪水浸泡后,麻山藥塊莖生長點有些發黑,將來可能會導致畸形或腐爛。”8月28日,暮色中,耿青松還在西支沃村地里,拿著一塊剛挖出來的塊莖,給種植大戶王小帥講解,“當務之急是認真查治,可先使用內吸殺菌劑,預防山藥炭疽病、根莖腐病等病害的發生。”

“得虧您指導,要是我這40余畝麻山藥全都爛了,損失就大了。”王小帥向耿青松表示感謝。

西支沃村減災效果為啥這么好?大家嘴上不說,心里都有數,“多虧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個模式,咱老百姓有啥難處,黨組織就頂在了前面。”

前年,為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饒陽縣發揮黨建引領優勢,探索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西支沃村便是首批試點村之一。

“合作社托管了村里1320畝地,能夠快速實現最廣泛的組織動員。”王勁松說,確定復耕補種方案后,合作社迅速組織人員和農業機械,協調菜苗、消毒液等,粉碎玉米秸稈,開展消殺作業,邀請農技專家指導,進行復耕補種,以最快速度、最有效途徑把群眾損失降到最低。(記者 劉冉 趙建)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