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汽車 >

《羅剎海市》被造謠破吉尼斯記錄:沒必要把刀郎硬捧上神壇!

來源 | 搖滾客

未來的底片音樂:刀郎-山歌寥哉

今日BGM,《未來的底片》,刀郎


(資料圖片)

大家好,我是馬拉松。

最近,刀郎紅翻了天。

不少人說,《山歌寥哉》是一張神專,是一座21世紀華語樂壇無人超越的頂峰。

我不否認這是一張好專輯,但是上述說法真的太夸張了,夸張到離譜。

被夸張,是因為紅,因為炙手可熱,紅到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流量的羹。

媒體們,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營銷賬號,都開始從各個角度造神,喝到自己那口湯后就把碗砸了,根本不顧施粥人的死活。

而造神,是殺神的第一步。

近日關于刀郎新專輯的討論,逐漸從一場音樂上的盛宴,演變成了一場流量上的狂歡。

那些娛樂營銷號,都是依托答辯。

在我看來,它們將《羅剎海市》翻譯成刀郎的復仇,純屬惡意解讀!

一個退隱多年,一位潛心研究音樂多年的音樂人,多年磨一劍捧出的專輯被說成是復多年以前的“仇”,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刀郎好友那句“他不可能寫歌罵人,空閑時候都在讀書”,自然都被視而不見。

不光娛樂營銷號,這次肉太香,一些所謂的財經博主、法律博主都忍不住下場分蛋糕。

比如這位財經博主“峰哥說商業”發的視頻,簡直荒謬。

上來先定高調,說“《羅剎海市》在全球的播放量竟然拿到了全球第一”,胡扯。

然后巧妙地話鋒一轉,引入國際話題:

“美國最近要封殺刀郎了呢!”

“說要讓美國音樂協會封殺刀郎。”

還說《羅剎海市》中的歌詞“又鳥”影射的就是“美國的國鳥就是一只白頭鷹”。

那不光有美國,還有德國:

“比如德國就有很多網友覺得這首歌完全就是寫的當下的德國。歌里的‘馬戶’和‘又鳥’就是說的他們的當權派們。”

然后,他成功了。

評論區是清一色的自信:

“刀郎十年前就該封神了。”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永遠超越不了!”

還有所謂的普法博主“林教頭普法”的視頻,號稱普法,實則打拳,不愧林教頭。

全程不談法律,反而侃侃而談刀郎歌詞:

“某咖評論區已被擠爆了服務器,某咖已經委屈到掉眼淚,可見殺人誅心不見血。”

“2002年下的那一場雪,終于成了2023年的那一場‘血’。”

“連包青天來了,都得抽上一根煙啊,連連對刀郎說你高明,真是高啊!”

這位“林教頭普法”林律師所說的“某咖評論區”指的是那英的評論區。

一周以前,那英的評論區下被網民罵了200萬條。

截止到目前,200萬這個數字增長到了近800萬。

這是聽歌嗎?這是分析歌曲中的意味深長嗎?

當然不是。

這是湊熱鬧,是唯恐天下不亂,是一場網絡暴力的狂歡。

當營銷號們關于“復仇”的解讀開始發酵后,那英的評論區就成了網紅打卡點,或陰陽怪氣,或人身攻擊,或到此一游:

刀郎是誰,不重要;

刀郎唱的是什么,也不重要;

刀郎罵的到底是不是那英,更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有一個地方發泄自己對世界的不滿,就夠了。

營銷賬號無腦捧刀郎是為了流量,那么主流媒體們造謠捧刀郎是為了什么呢?

為了更大的流量。

前天晚上,主流媒體“潮新聞”發布的一則消息開始在網絡上發酵,又掀起了一波高潮:

刀郎《羅剎海市》80億播放量,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還說海外的傳播鏈也頗有意思,和上述的財經博主“峰哥說商業”的信口開河并無二致。

比如,“越來越多的老外也加入到了‘轉發大軍’當中”。

比如,“有網友表示,如果《羅剎海市》播放量超100億,估計本世紀都不會有作品超過它了!”

第二天,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就站出來辟謠了,打臉來得啪啪快:

沒收到申請,沒破吉尼斯記錄。

另外,《羅剎海市》80億的播放量也毫無數據來源,純信口胡謅。

80億播放量?老外紛紛加入轉發大軍?

別逗了,全球最大的音樂播放平臺Spotify上,《羅剎海市》的播放量連10萬都沒到。

新聞全靠一個字,編。

不禁好奇這家主流媒體“潮新聞”何許人也。

查了一下,發現原來是浙江日報的旗下的新聞客戶端。

美其名曰“重塑輿論傳播格局、重建傳媒底層邏輯、重構融合技術底座”

口號喊得震天響,還是貽笑大方。

翻車的還有另一家主流媒體“封面新聞”。

吃到流量最重要,哪有什么交叉信源考證這么嚴謹的事?

一個造謠,一個傳謠。兩家主流媒體,可謂臥龍鳳雛。

吉尼斯官方站出來辟謠之后,上述主流媒體們刪除了相關微博。

然而,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看到主流媒體們發話后,營銷號們立馬開始了新一輪的狂歡:

《羅剎海市》播放量120億了,世界第一!

事情發展至此,早已沒有人討論刀郎的音樂本身。

此事也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作秀,一場鬧劇,一場注定無疾而終的狂歡。

流出來的只有量,留下來的沒有本。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昨日,汪峰發布了一條視頻,罕見地討論了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的音樂本身。

23分鐘的長視頻,詳細地從歌詞、旋律、創作動機、音樂人立場上解說了刀郎這張新作品,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

大概有不少朋友跟我同感,《山歌寥哉》是一張優秀的專輯,但遠遠稱不上偉大。

它的優點顯而易見:

1、詞作巧妙,對于聊齋故事鞭辟入里的現代化再解讀;

2、音樂創新,專輯融合了大量民間小調風格和民族樂器,是中國本土音樂的積極探索。

但與此同時,缺點也一聽便知:

編曲上過分粗劣,所以整張專輯聽起來更像demo,而非正式專輯。

編曲廉價,導致了大多數人口中所說的聽感“土”。

總結一下,《山歌寥哉》無疑是一張優秀的專輯。

可悲的是,其實沒什么人關心音樂本身,關心刀郎本人關心的問題。

人們聞著熱鬧蜂擁而至,各取所需后四散而去,奔赴下一場狂歡。

有空的朋友們可以回頭看看汪峰出的那個視頻。

你可以看見,汪峰的眼神是真誠的。

因為他在真正地談論音樂。

而音樂,不會騙人。

我想,對于兩位偏執于打磨音樂的職業音樂人來說,“復仇”是太復雜的情緒,更多的是互相尊重,惺惺相惜。

正如汪峰在視頻開頭第一句話所言:

“任何一種音樂,它是音樂,它不是是非,它不是道德審判。”

如果你尊重音樂,想聽刀郎繼續好好唱歌、寫歌,就不要去捧殺他。

因為當你習慣了審判道德,總有一天道德會回過頭來審判你。

我相信,到時候唯一的結局只會是一地雞毛,百口莫辯。

點擊「搖滾客」閱讀原文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