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2023年“傳承鄉土文化”交流匯報演出暨“戲曲曲藝進鄉村”活動在貴安新區高峰鎮王家院村多功能運動場舉行。來自貴陽演藝集團星光越劇團、王家院村七甲地戲隊等團隊的藝術家為當地村民帶來越劇折子戲、傳統地戲、快板展演,王家院村上百名村民觀看了演出。
(相關資料圖)
活動由貴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貴陽市戲劇家協會、王家院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王家院小學承辦。
隨著二胡、琵琶、古箏等傳統樂器聲響起,演出活動在越劇折子戲《十八相送》中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貴陽演藝集團星光越劇團的藝術家們精致的扮相、婀娜的身段、柔美的唱腔瞬間把鄉親們的情緒調動起來。隨后,來自貴陽市劇協的曲藝演員梁穎笳給鄉親們帶來了快板《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她高昂嘹亮氣勢十足的嗓音,和溫婉的越劇形成鮮明對比,令人眼前一亮。
地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今年3月以來,一直在王家院小學推動傳承。當天,貴安新區王家院小學少兒地戲隊和王家院村七甲地戲隊成員們紛紛身著地戲服裝,與貴陽市文聯“戲曲曲藝進鄉村”的志愿者們聯袂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匯報演出。演出現場,只見大小演員們紛紛身著地戲服裝,化身《精忠報國》里的角色,背插戰旗、手持特制的安全刀槍器械,在舞臺上進行旋轉、翻身、跳躍、舞槍等打斗動作,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演出過程中,主持人還穿插了交流互動環節,戲曲曲藝專家、村民、小朋友以及鄉村干部都踴躍表達了參加這次活動的感受,以及自己對于傳承本土文化的見解。
“經常看見村里的大人唱地戲,不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意思,這次我自己穿上地戲服裝,演繹了岳家軍的故事,感覺非常有趣!”“吉青”的扮演者曾夕同學開心地說道。
“我很愿意教這些娃娃們學地戲,他們有興趣跟著我學,將來能把我們自己的藝術保留下來,我覺得非常開心欣慰,也希望王家院村各村民組都有年輕人愿意加入進來,一起把地戲傳承下去!”王家院村地戲骨干王中益說。
“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在教育中融入本地的文化特色,更容易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學校嘗試用最具本土文化特色的藝術載體向孩子們普及傳統文化、歷史知識、道德理念等,幫助未成年人更好發展。”王家院小學校長張國棟表示,學校下一步將開辟民族文化第二課堂,豐富小朋友們的學習生活,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和精華,用藝術教育去啟迪師生心智,塑造人格,豐富校園生活,讓民間藝術之花在山區學校開放。
據介紹,本次活動旨在通過“戲曲曲藝進鄉村”和傳統地戲交流展演,促進戲曲藝術在鄉村的傳播普及、傳承發展,讓村民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文化自信,活躍鄉村文化氛圍,增補鄉村文化建設“精神短板”,為弘揚戲曲文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以文藝黔軍的力量助力鄉村建設與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菊
編輯 羅昌
二審 譚仕倫
三審 胡麗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