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顛沛,人所時有。當如痌癏在身,速為解救。
【資料圖】
前不久,青島紅十字小康基金正式成立,致力于關愛困境中的“一老一小”。至此,市紅十字會已聯合社會愛心力量先后成立了25支專項基金,這些基金向身處困境中的不同群體伸出援手,織密織牢愛心救助網絡,持續擦亮著“大愛青島”的文明底色。
記者了解到,“專項基金”取之有“道”,用之有規,是根據捐贈人意愿和紅十字會宗旨設立,以支持和開展人道公益事業為目的。專項基金在紅十字會捐贈賬戶下設立專門的會計科目,由紅十字會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捐贈協議的約定進行管理和使用。
日善堂志愿者為老人提供免費午餐。郭菁荔 攝
從2004年開始,微塵精神就在青島處處閃光。多年來,青島市紅十字會發揮“微塵”品牌引領作用,聯合社會愛心力量先后成立了紅十字微塵基金、小草基金、玫瑰基金等25支專項基金,開展貼近民生、政府支持的救助項目。
這些專項基金向各種身陷困境中的群體施以援手,在關鍵時刻,拉一把、送一程,助他們擺脫急與難。比如,“小草基金”是國內首個專注失依兒童的公益組織,長期持續救助服刑人員貧困家庭未成年子女。成立11年來,“小草基金”累計救助失依兒童56名,支出金額360余萬元,用愛滋養著棵棵“小草”的成長與夢想;“玫瑰基金”是一支獨特的女性公益基金,一萬多名女性參與過玫瑰基金組織的公益活動,為近15000多名身患兩癌的姐妹和缺失母愛的貧困兒童提供了幫助;日善基金主要資助了兩個項目,一個是為孤寡老人提供“老爸老媽的免費食堂”,一個是關愛青海女生健康成長的 “玉樹瓊花”項目;骨腫瘤是一種發生于10歲至20歲青少年的罕見腫瘤疾病,因其罕見,很多基層醫生沒有治療經驗,延誤了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青少年愛骨基金致力于為患有骨類疾病的青少年提供及時專業的救助,為其個人和家庭“點燃”美好生活的勇氣和希望……
除了這些持續多年的“老牌”專項基金外,更多新的專項基金不斷加入青島扶危助困的“隊伍”,滿足人道需求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讓“予人溫暖”的這盞燈更燃,照亮盡可能多的需要幫助的人。僅今年上半年,市紅十字會就聯合不同愛心群體,成立了4支專項基金。除小康基金外,還有為困境人群提供脊柱畸形診療醫療救助的海慈脊柱畸形救助基金,致力于護理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 “青島紅十字李桂美‘天使’獎勵基金”,以及阜外醫院心臟瓣膜病專項救助基金。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這些專項基金的發起人有人大代表、企業家、醫生、老師等,捐贈人則覆蓋各行各業,觸達社會各個角落,他們就是活躍在我們身邊的那些人、那些企業、那些團體。每年1月1日,青島市微塵公益基金會都會迎來愛心“老面孔”——青島順水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在新年第一天為“陽光少年”助學項目捐贈6.6萬元,已成為該公司堅持了11年的傳統;日善基金運營的日善堂的工作人員都是志愿者,有退休工人、有公務員、有幼兒園老師,在這里“一個人帶動了眾多親朋好友參與”的情況很常見,所以日善堂從不會因人手短缺而“打烊”……島城許許多多的熱心人常年默默奉獻,讓這些凝聚著愛的平臺得以順利運轉,擦亮著“大愛青島”的名片,提升著城市的“暖”實力。今年上半年,市紅十字會累計籌資近千萬元,救助困境群體近萬人,讓群眾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面向未來,全市紅十字會系統將繼續發揮“微塵”品牌引領作用,探索成立島城公益基金會聯合會,發揮基金籌資主渠道作用。加大對捐贈者愛心善舉的宣傳力度,引導更多社會愛心力量參與到紅十字人道救助事業中來,努力實現紅十字人道公益事業的社會化、規模化、長效化。探索建立多元化穩定籌資機制,提升互聯網籌資水平,搭建公益眾籌、項目對接的互聯網平臺。聚焦關愛生命與健康,推進實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到2026年,全市紅十字會系統將累計新增募捐款物1億元以上,受益5萬人以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王鳳一
(作者:郭菁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