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崇明土布貼畫展在區文化館展出。傳統土布在創作者劉健的巧思妙手下,成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畫作,一起去看一看。
崇明土布紡織技藝起始于元末明初,至今有五百多年歷史。2015年,“崇明土布傳統紡織技藝”被上海市政府公布為市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資料圖片)
△ 堡鎮鐘樓夜色
土布貼畫創作者劉健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專業,目前在正大中學任美術教師。劉健擅長中國山水畫,對崇明土布情有獨鐘,自2013年起研究創作土布貼畫,其作品多次參加市級、區級展覽,廣受好評。
△ 暮色古鎮
本次展出的土布貼畫作品種類豐富,構思精巧。作品《暮色古鎮》選取土布碎布料拼接而成,表現了楓涇古鎮江南水鄉的美景。劉健向記者介紹,《暮色古鎮》用的是印象派油畫的風格,把碎布片經過顏色的分解之后起稿,然后粘貼。整個畫面非常巧妙的一點是,把布的原有結構做成窗戶,燈籠的結構用幾片從暗到亮的布片,遠遠看去,燈籠的效果非常好。
在形式構成上,劉健也是進行多種嘗試,融合中西方技法,通過重疊、拼接、裁剪,突出了作品的空間感,展現出一種空靈之美。劉健表示,在創作過程中,尋找到合適的布料尤為重要。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常常需要幾易其稿,反復修改完善。
△ 花卉小品
土布貼畫的精妙之處就是巧妙地使用布的紋理結構,尋找到合理的布面,來構成畫面。例如作品《花卉小品》中,小翠鳥的頭上斑斑駁駁的感覺就是天然布料色塊的組合,布的紋理交織的形態,剛好做成了一個眼睛,非常生動。
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傳承非遺文化,展現崇明土布魅力。感興趣的市民不妨前往區文化館,一睹風采。
記者:施昊豪
編輯:郭王旖喆
責編:李琳、朱怡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