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開始反攻前,外界對于具體作戰目標是什么存在不少爭議,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必須要奪回被俄羅斯占領的土地,即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這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因為有部分土地的歸屬問題十分微妙,還涉及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難以界定。
(資料圖片)
(俄軍在2022年下半年遭遇挫折,撤退時損失了大量裝備)
盡管問題不少,但這并不妨礙烏克蘭和北約都一口咬定是俄羅斯占領了烏克蘭領土,并在這樣的宣傳口徑下,揚言要用“堅決的反攻”奪回烏克蘭的土地。但問題是,烏軍在北約幾乎全方位的支持下發起反攻三個月,拿回了多少土地?據統計,烏軍在8月奪回37平方公里土地,主要集中在巴赫穆特以南的克里希夫卡,大諾沃西爾卡的舊馬約爾斯克-烏羅扎因一帶,以及血戰基本沒停過的羅博季涅一線。
俄軍方面奪得了約44.4平方公里土地,集中在盧甘斯克州克里米納,以及北線的庫普揚斯克附近。也就是說至少在8月這一個月,烏軍全面戰略進攻拿到的土地,在陣亡約1萬人的情況下,還沒俄軍戰略防守中,“摟草打兔子”拿下的地盤多。
而且,實際上,在庫普揚斯克附近戰場的大約3萬烏克蘭軍隊被俄軍“包圍圈”牢牢鎖死在奧斯基爾河兩岸,至8月中旬,俄軍前鋒距離庫普揚斯克城郊只剩下1公里距離,烏軍選擇向東突圍已經失敗,如果倉促撤退則北線防御體系可能整體性崩盤,烏克蘭軍隊最終以一種非常無奈且尷尬的防守態勢,等待俄軍主動發起進攻,而俄軍也是抱著不殲滅干凈不罷休的姿態,正在整軍備戰。
(北線是現在俄軍最占優勢的地域)
當然,雙方奪取占領區的實際數字可能并不精確,例如另有消息稱俄羅斯實控面積在8月增加了5平方公里。這足以說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很難做到足夠準確的統計。畢竟雙方每時每刻都在大大小小數百個戰場偵察、試探、進攻、反擊和防御、撤退,實際控制的土地一天可能就會兩三次易手,這還不算可能謊報瞞報或全體陣亡無法報告的情況。
(俄烏在多個地區交火,激烈程度不一)
無論如何這個收復失地的數據,對烏克蘭政府應該是很難接受的。因為過去一年多,烏軍一直在設法奪回被占領的土地。開戰后兩個月也就是2022年4月底5月初左右,烏軍便開始小規模反攻,累計從俄軍手里搶回大約5.31%的土地。直到8月底9月初,隨著俄軍大規模收縮戰線,烏軍在不過一周多的時間就搶到幾千平方公里,當時被譽為“大捷”,基輔、倫敦和華盛頓都是一片“勝利”的歡騰。
(烏軍在克里希夫卡進展極其有限)
從結果來看沒錯,但烏軍能取得“大捷”的原因并非真的打了勝仗,是俄羅斯軍隊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后撤,才給了烏軍“收復領土”的機會。不過這個機會也確實是被烏克蘭人抓住了,表現乏力的俄軍在2022年下半年直到12月都還在丟失土地。連續半年的勝利雖然大小不一,但讓烏克蘭和北約都認為,俄羅斯終于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烏軍已經勝利在望。當然,當時下的結論還是太早了,畢竟戰爭還沒結束。
(2022年3月末與2023年8月中旬,俄占區面積對比)
2023年以來,雙方主要集中在巴赫穆特的爭奪,5月才隨著俄軍瓦格納血戰而一錘定音,烏軍則損失慘重撤出該地區。當時就有不少聲音質疑,認為烏克蘭在這里消耗了太多有生力量,是否還有能力發起反攻?結果烏軍在6月初真就展開全面進攻了,看來外界低估了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和北約的援助決心了。6月12日,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漢娜·馬利亞爾表示烏軍反攻以來奪得7個村莊約90平方公里土地,卻沒有提及烏軍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烏軍在羅博季涅最大的問題是難以拓寬正面)
6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主動透露了,烏軍為這90平方公里付出的代價。不算俄軍遠程打擊后方造成的傷亡,烏軍僅在前線陣地就傷亡7500人,損失超160輛坦克和360輛裝甲車。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可能存疑,但就算打個對折,烏軍的損失依然驚人。但此刻,應該還沒有多少烏克蘭人意識到,相比后來的“絞肉機”,他們這時付出的代價只不過是個零頭。
(被擊毀的烏軍豹2坦克殘骸)
從那以后到現在三個月,近100天的時間里,烏軍進展可以用慘烈來形容。例如在羅博季涅,烏軍在7月中下旬就到了羅博季涅以北約1~1.5公里的出發位置,進攻此處的烏軍還是北約訓練的機步旅。但整個8月中上旬,烏軍只是徒勞地在羅博季涅北郊反復進攻、被擊退、再進攻、再被擊退,被擊毀的坦克裝甲車到處都是。哪怕平均每天投入一個機步營或步兵營進去,烏克蘭部隊卻始終啃不下來這一公里的距離和三平方公里的羅博季涅。
綜合外媒報道和第三方智庫分析,烏軍“大反攻”期間已經陣亡約6.8至7.2萬人,加上被俘、失蹤和受傷總人數高達16至18萬人。其中南線陣亡人數在4至4.5萬人之間,以烏軍精銳第47機械化步兵旅為例子,該旅自6月中旬參戰以來,至今已經三次返回后方補充兵員,可見損失之慘重。大量精銳作戰力量被消耗殆盡,烏軍不得不將自己的總預備隊也送上戰場,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觀察點。
通常來說,烏軍戰略預備隊投入戰場,足以證明烏軍一方面在戰場上大量消耗了動員兵兵力,另一方面其主要突擊力量也不同程度遭到了削弱,為了保證戰場上的進攻壓力,總預備隊下場羅博季涅在所難免。
(西方統計烏軍反攻以來占據土地,有一定誤差)
當然,羅博季涅還只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實際整條戰線上的烏軍,基本都是這個情況。所以當烏克蘭政府提出“2024年收復克里米亞,2025年進攻俄羅斯本土”時,才會被外界嘲笑。畢竟出動所有精銳拿下幾個小村子都費勁,又哪來的底氣收復克里米亞乃至于進攻俄羅斯本土呢?
看空天
一圖了然:烏軍反攻已三月進展知幾許?
從6月4日開始,烏軍在扎波羅熱中部企圖以重兵突破俄軍在該地區的防線。三個月已經過去,戰場態勢究竟如何?本文在此做一些討論。
(一)烏軍重裝備和士兵的墳場
據《福布斯》網站最近報道,以美制M1128“斯特賴克”裝甲車和英國“挑戰者2”主戰坦克裝備的烏軍82空突旅,被投入到了扎波羅熱中部的羅博蒂諾(又譯作拉博蒂諾,羅博季涅)方向。這是烏軍最后一支號稱“北約旅”、亦稱“最后的預備隊”。至8月底,烏軍受訓的9支“北約旅”已經全部投入到扎波羅熱前線的戰斗。
在當地時間9月4日,烏軍在“電報”相關頻道上傳的視頻中確認:烏軍在羅博蒂諾村附近損失了第一輛英國提供的“挑戰者2”坦克。9月6日,英國國防大臣格蘭特.沙普斯證實,英國向烏克蘭提供的一輛“挑戰者2”坦克在俄烏沖突中被摧毀。西方的又一件“無敵神器”—“挑戰者2”坦克—的牛皮被吹破了·。
扎波羅熱中部地區,已經成為烏軍重裝備的名副其實的“墳場”(見下圖)。
扎波羅熱中部地區,同樣也是烏軍士兵受到重創的地方。
英國《泰晤士報》最近采訪了烏軍反攻的先頭部隊第47機械化旅的一些士兵。這是一支裝備美制“布雷德利”裝甲車和“豹2”主戰坦克的“北約旅”,曾經是烏軍中的明星。
據《泰晤士報》稱,在這場攻勢中處于突擊位置的烏軍士兵,描述了這一消耗戰中烏軍指揮的混亂,以及部隊的大規模傷亡。這些戰斗,消耗了烏軍的大量裝甲部隊。最初,外界曾以為,烏軍裝備西方的裝甲部隊(如“豹2”和“布雷德利”等)可以快速突破俄軍防線。人們對第47機械化旅曾經寄予巨大的希望。但是,他們的希望在現實面前破滅了。
在雷區和俄軍炮火面前,烏軍不得不依靠步兵進行徒步突擊。
博耶茨(一位受訪烏軍士兵)說:“布雷利和豹式坦克很厲害。但是,當它們碰到地雷時,就無法移動,然后被俄軍的炮火壓制。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晚上進行進攻,只靠我們自己的腿。裝甲車倒是在我們的后面出現。”像斯卡拉營這樣的突擊小組,在黑暗的掩護下穿過雷區,在裝甲車輛到來之前,在夜間進行幾乎是絕望的近距離戰斗。
據《泰晤士報》報道,烏軍的一些突擊營的傷亡人數非常高(達到建制的75%)。
8月4日,俄羅斯國防部稱:烏軍自“反攻”開始, 6月至7月損失超過4.3萬兵力和超過4900件武器裝備。被摧毀的烏克蘭武器裝備中包括26架飛機、9架直升機、1831件裝甲設備,25輛德國“豹”式坦克、7輛法國AMX輪式坦克和21輛美國 “布雷德利”步兵戰車。
9月5日,俄防長紹伊古在與武裝部隊高級人員舉行電話會議說,自從所謂的反攻開始以來,烏軍在三個月里損失了6.6萬人和7600件武器。紹伊古還指出,為了掩蓋進攻的失敗,烏克蘭武裝分子襲擊平民目標,并將這些恐怖襲擊當作軍事勝利。
(二)奧列霍夫斯克-羅博蒂諾地區態勢圖
羅博蒂諾村在開戰之前住有大約500名居民。
那么,該地區的戰場態勢是如何呢?下面的插圖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首先,應該對上面插圖的來源作三點說明。
(1)插圖中的左圖取自MilitaryLand網站。MilitaryLand是一家自稱為“獨立”的機構。筆者認為,該網站傾向俄羅斯,但是接近于中立,內容也比較客觀。該圖只標示有俄軍的部署,而沒有標示烏軍的部署。
(2)插圖中的中圖取自DeepState網站。DeepState明顯是一家強烈親烏的網站。據維基報道,該網站曾經為烏軍在網上公開募捐。該圖中標示有俄軍的數道防線(見圖中的紅色曲線),也把俄烏兩軍的部署都標示了出來。
(3)插圖中的右圖取自LiveUA Map網站。LiveUA Map是一家強烈親烏的網站。該網站發布的新聞和戰場態勢,基本上來源于烏克蘭官方,完全是烏軍國防部的傳聲筒。該圖中羅博蒂諾村附近的灰色地區為烏軍的“實際控制區”。灰色區域下面的白色區域(夾于紅色于灰色之間),有時候也被烏軍宣稱為其控制的地區。但是,人們多認為,俄烏雙方對白色地區都沒有實際控制權(因為有些是無人的草原區)。俄烏兩軍的部署均沒有在該圖中標示出來。圖中內有白色炸彈形狀的紅色圓圈為俄軍轟炸陣地的標識。
從奧列霍夫斯克到羅博蒂諾,兩者之間的距離大約10公里(見上面的插圖)。這10來公里,就是烏軍在過去三個月反攻的具體戰果。
早在8月22日,烏軍第 47 旅就高調宣稱已經“解放”羅博蒂諾村。8月28日,烏克蘭國防部再次宣布占領了這一小村莊,但是,俄軍當日則宣稱他們仍然占領羅博蒂諾村的南郊。?
9月初烏軍發布的視頻顯示,烏軍已經越過羅博蒂諾村,“看見”了俄軍的“龍牙”反坦克工事防線,這意味著烏軍已經接近俄軍第一道防線(參見上面的中圖DeepState Map;“龍牙”在望)。
如果按照上面插圖的右圖(LiveUA Map),并把圖中的白色區域算入烏軍的“實控區”,則烏軍已經突破了俄軍的最后一條防線(比較上面插圖的中圖和右圖)!這應該是北約和澤連斯基夢寐以求的結果。
綜合各方報道,烏軍可能已經控制了羅博蒂諾村。可是,傾向于親俄的Military Summary網站稱,一些可以“地理定位”的視頻表明,俄軍于昨日(9月5日)晚從羅博蒂諾村的西面突入了羅博蒂諾村中心的街區。
依照許多軍事專家的看法,烏軍即便是已經攻下了俄軍第一道防線,在其兵員和裝備損失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更考慮到烏軍沒有空中優勢與炮火支援,是無法繼續突破俄軍的后面兩道防線的。
烏軍下一步的攻擊方向是哪里呢(人不可奪志)?
往西南方向:羅博蒂諾至托克馬克的公路距離大約20公里(請參見上面的插圖);如果從羅博蒂諾(繼續往西南方向)直達梅利托波爾的話,公路距離大約80公里;若從羅博蒂諾直接攻擊西南方向的克里米亞,公路距離大約為200公里。
如果從羅博蒂諾直接往克里米亞方向進攻,烏軍需要用多少個月才能打到克里米亞(假設每三個月平均進展10公里)?
Wayofff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