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新規出臺不久,就有上市公司頂風作案。
東方時尚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340萬股,違反了上市公司存在破發情況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的要求,該公司不得不盡快回購已減持的部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家的擔心可以收起來了,鉆漏洞就不要想了。
本文,對于限制大股東減持有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指數板塊A股低開,全天都在水面下窄幅震蕩,房地產在一系列利好作用下反而迎來重挫,對指數形成壓制,全A指數跌0.55%,整體上漲率33%。
全天成交額為8285億,較昨天減少1557億或16%,并且是所有寬指全部縮量,這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狀態,利好的興奮勁過了以后,成交量正在回歸其應有的模樣。
科創50指數,漲幅0.32%,所有寬指中唯一收漲,縮量12%,經過連續兩天大漲以后,慢慢趨于平靜。
很多人認為限制大股東減持,科創板最受益。
個人觀點略有不同,限制大股東減持可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減少市面上可流通的股票,應該是利好;另一方面,破發的股票不讓減持,其結果就是以后上市的股票,為了不破發可能會選擇一個比較低的發行價,實際上是對現有價格體系的一種沖擊。
二級市場的玩家,會更愿意買后上市的、低估值的新股,也不愿意買先上市的、高估值的老股,希望只是數據方向杞人憂天,但這種可能是存在的。
行業板塊電子、通信、計算機,一起入榜。
TMT相關,在上周的下半周就有資金流入,本周遇上華為新機上市,助攻了一把,在本輪反彈中一直都是第一梯隊。
大家都在驚嘆新機Mate 60上使用的是國產的CPU,但如果站在股票的角度,應該多在上下游產業鏈上下功夫。
用落后的制程生產先進的CPU,大概率要犧牲良品率,除了華為可以把產品賣個好價錢,來抵消這種高成本,其他的友商都不具備這種能力。
上下游的產業鏈不一樣,本身就有成熟的工藝和產品,之前,隨著外資將訂單轉向東南亞一些國家,這些企業的收益每況愈下,現在華為回歸,其國產化率非常之高,能夠為這些企業帶去更多訂單。
醫藥生物、美容護理、家用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5個消費類板塊一起進入榜單前十名,除了醫藥生物,其他的,上漲率都在4成以下。
倒不是大消費很強,只是其他的一些品種比較弱。
期指持倉某信加空1759手,和大盤方向一致;
對IC減空249手,對IF、IM、IH分別加空1223手、458手和327手;
一邊平倉買單,一邊加倉賣單。
其他主要玩家減空1333手,和大盤正向背離;
不僅大方向和前者相反,細節也全部相反。對IC加空594手,對IF、IH、IM分別減空879手、722手和326手;
平倉賣單為主,看不跌。
大盤收跌,兩者合計加空426手,單看一天的數據還好;兩者合計持有凈空單10.8萬手,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空頭的力量非常強大,今天房地產明明有利好,卻被打到多家跌停,而且B股市場迎來全面重挫;
個人仍然看好中、長期的機會,跨年的那種。
之前介紹過,人民幣處于十幾年的最低位,A股的PE歷史估值處于20%的位置,股債利差超過了6%,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經典的中長期指標,而且1層在這個位置給出的政策組合幾乎是前所未見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