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社交媒體的不斷興起,東南亞的支付賽道也成為風口。
不久前,螞蟻集團旗下的新加坡星熠數字銀行(ANEXT Bank)表示,在運營一周年之際,每月跨境交易環比增長 20%。
今年早些時候,微信支付東南亞地區總監Etienne Ng也在一封郵件里表示,將新加坡視為微信的戰略市場。
【資料圖】
事實上,螞蟻集團早在東南亞支付領域布局多年。不過,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不少企業進一步加大了對東南亞的布局。市場環境逐漸改變,作為國內金融科技龍頭之一的螞蟻集團也同樣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01
十年布局東南亞
從2013年支付寶通過服務中國游客出境游,螞蟻集團已經在東南亞布局了十余年時間。
螞蟻集團正式布局東南亞則始于2016年。2016年11月,螞蟻集團與泰國支付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了TrueMoney電子錢包;2017年,投資了菲律賓的GCash錢包;之后又投資了印度尼西亞的Dana和馬來西亞的Touch'n Go。這“四個錢包”成為支付寶“1+9”全球布局的一部分,也一度被視為支付寶在東南亞的本地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阿里收購了東南亞電商巨頭Lazada;一年后,螞蟻集團與Lazada旗下的在線支付公司helloPay Group合并。合并后,helloPay并入螞蟻集團旗下的支付寶中,改名為Alipay。
此后,全球化成為螞蟻集團的重要業務之一。
2020 年,螞蟻集團推出 Alipay+ 全球跨境支付和數字營銷解決方案,以讓更多電子錢包實現跨境支付。螞蟻集團的出海戰略進一步聚焦提供技術服務以及解決方案,而非簡單的“復制”支付寶。
同年底,新加坡金管局公布了成功獲得批發數字銀行牌照的申請人,其中包括螞蟻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22年6月,螞蟻集團的全資子公司ANEXT Bank星熠數字銀行在新加坡開業。
據《螞蟻集團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星熠數字銀行65%的客戶為小微客戶,23%的客戶開展業務時間不超過3年,難以從傳統渠道獲取貸款。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螞蟻集團就進一步加碼了在東南亞的布局。3月,螞蟻集團任命郟航為集團的東南亞區域總經理。這是螞蟻集團首位市場區域負責人。一個月后,螞蟻集團通過戰略投資的方式和東南亞支付平臺2C2P達成深度合作關系。資料顯示,2C2P目前鏈接了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250種支付方式。
戰略合作、收購是螞蟻集團出海東南亞的主要方式。
而支付寶的老對手——微信支付出海時間較晚。2018年,微信支付獲得了馬來西亞第三方支付牌照,并推出了“WeChat Pay My”的支付功能,馬來西亞也因此成為微信支付本土化的第一個國家;2020年1月,微信支付獲印尼央行批準在當地運營。今年初,微信支付則表示,未來將視新加坡為微信的戰略市場。
同時,騰訊可以通過Shopee旗下的支付平臺占領市場。
在“佛系”布局后,微信支付將加大在東南亞的布局,但相較布局多年的螞蟻集團,似乎暫時也無法產生威脅。
而對螞蟻集團威脅最大的,或許是東南亞的本地企業。
02
政策發力本地玩家入局
近年來,東南亞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各國也陸續進行無現金運動,以推動本國的數字支付發展。
WorldPay發布的《2023年全球支付報告》提到,2022年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銷售點現金使用量依舊較高,分別為56%、47%、46%、45%、34%,其預計到2026年,這些數據將降至20%~30%左右。
由此可見,數字支付在東南亞地區還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東南亞國家也在推動區域之間的合作。去年,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優先考慮跨境支付系統、本幣支付框架、數字支付平臺和包容性金融;越南、泰國的銀行聯合推出了跨境交易二維碼支付服務。
除了國家層面的支持外,東南亞數字支付源于互聯網各賽道的發展。在互聯網消費環節,數字支付是鏈接用戶與平臺的重要一步,如電商、出行、網絡社交等領域都離不開數字支付帶來的收入,用戶也需要通過數字支付享受互聯網。
在電商領域,東南亞本土誕生了跨境電商Shopee、Lazada、Tokopedia、Tiki等,TikTok Shop、亞馬遜等國際玩家相繼進入東南亞市場。
電商的蓬勃發展帶動著東南亞地區對數字支付的使用,如信用卡支付、移動錢包支付,一些電商平臺也推出了自有的支付工具,如Shopee的ShopeePay、Lazada的Lazada Wallet等。
有數據預計,東南亞電商支出到2025年將達到1798億美元,同時期,通過數字支付進行的電商交易預計占91%。
在出行領域,有著誕生于新加坡的Grab、印尼的GoTo,他們作為東南亞的出行領域巨頭,也將觸角伸向了金融科技領域。
Grab將業務逐漸從交通出行拓展至外賣、數字支付等。2016年,Grab推出了GrabPay錢包;后一年,又收購了印尼的在線支付公司Kudo;2018年,上線了金融科技平臺Grab Financial;2021年,Grab收購了OVO股權,OVO順勢成為Grab平臺使用的主要電子錢包。
GoTo由出行平臺Gojek與購物平臺Tokopedia合并而來,業務涵蓋了出行服務、快遞及短途配送服務、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其擁有金融科技平臺GoTo Financial以及數字錢包GoPay,借助GoTo的生態體系,GoPay成為印尼人使用最廣泛的數字錢包。
這些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催生了大量的互聯網交易,帶來了大量的流量,讓東南亞的數字支付成為了風口。
03
群雄混戰市場未定
在文化差異以及商業需求下, 在東南亞的土壤上生長了眾多支付生態,這也成為出海金融科技企業面臨的一大困難。
在分散的東南亞市場,數字支付的玩家眾多,有傳統電信運營商、銀行以及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陣營有新加坡電信Singtel旗下的Singtel Dash、印尼電信Telkomsel參股的LinkAja、菲律賓電信Globe Telecom的GCash……銀行推出的電子錢包,如新加坡星展銀行DBS的DBS PayLah!、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的Pay Anyone、印尼銀行DKI的JakOne Mobile等;互聯網陣營下的GrabPay、GoPay、ShopeePay、ZaloPay、OVO等。
可見,高度分散是東南亞數字支付的一大特征。
螞蟻集團以戰略合作的方式出海,既能避免與當地支付生態產生沖突,又能通過賦能加大螞蟻集團在東南亞的布局,提升國際影響力。
不過市場的挑戰依舊存在。
對東南亞國家來說,更期望培育出本地生長的金融科技巨頭,如Grab、GoTo,他們的迅速成長將成為螞蟻集團在東南亞布局的一大壓力。
同時,政府政策的變化也將影響出海企業的發展。
如印尼的監管較為謹慎。2017年,印尼頒布了以監管沙盒為核心的《金融科技服務監管條例》及其衍生條例,將金融科技活動分為支付系統、市場支持、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貸款、融資和提供資本以及其他金融服務五類活動,并要求支付領域金融科技服務公司必須在印尼央行注冊為支付系統服務提供商。
越南則要求提供IPS服務(即規制居間支付服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取得SBV頒發的IPS牌照并滿足相應的技術、法律和人員要求。
隨著東南亞支付領域的發展,各國之間的政策將陸續完善。此外,支付所涉及的數據包括用戶消費和行業金融數據,政府對數據的保存和處理的態度,也將是螞蟻集團需要面對的變數。
目前,東南亞的數字支付仍處在起步階段,群雄四起,市場格局還未穩定,仍將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混戰。洗牌之后,東南亞數字支付才能誕生出有實力、影響力的頭部企業。只是螞蟻集團能否成為頭部企業,需要時間進行檢驗。
作者 | Fanie
來源 | 鯨維度
EN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