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金融界7月6日消息,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 “現在中國大學生失業率高達20%,這是否反映了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些缺陷?現在中國的高校正在做怎樣的努力,幫助大學生獲得就業技能?在哪些領域還可以改進?”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回應,今年大學畢業生達到1158萬,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個百分點。在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走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人才。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大學生的就業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關注的。從7月2日的數據看,比同期就業率高出2-3個百分點。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同時,我們看到這一千多萬20多歲有知識、有理想的大學生走向社會、走向企業,會為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活力,為企業創新、研究帶來極大的活力。對于大學生就業,要積極支持、創造條件,使得大學生有工作,特別是兜好底線,對家庭困難和生活中需要幫助的畢業生提供支持。在這方面,中國政府和社會、教育部積極努力,保證為每個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至少三到五個崗位,以更好地適應和支持他們,我們叫做兜牢底線、激發活力和創造動力,對這些方面我們是堅定不移要支持的。
懷進鵬表示,教育教學和學科設置、結構也要不斷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既要保證匹配度,又要適度超前。勞動力市場和大學生的人才供給,要實現有效匹配、又要有效超前,這對高等教育結構、區域教育調整和布局提出了新要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學以成人,還要學以致用,同時社會發展還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懷進鵬也提醒,現代社會發展中年輕人的就業觀念和十年前、五年前相比有很大的變化。“有學生講,他有很多的學業和職業選擇,不一定回到家鄉,可能到外面闖幾年,有的想法家里未必完全支持,他覺得可以選擇靈活就業,還有其他的方式,他覺得可以再看看,手里拿到幾個offer,再等等。”懷進鵬指出,與此同時更加提倡積極的就業觀念,通過實踐、通過就業來理解社會、奉獻青春、創造價值。
“我們特別感激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支持,對大學生就業的支持。很多企業看到了人才發展對于企業創新和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人才、儲備人才,與教育系統同題共答,推動社會更好發展,為人的全面能力提升做出貢獻。”懷進鵬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