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一(5月15日)新能源大漲的行情下,本周二新能源再次表現出了優于大盤的走勢。對于新能源的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有一點安慰,畢竟從2022年7月至今,新能源板塊已經經歷了將近10個月下跌,最大跌幅也達到了近40%的幅度。而在近期,新能源板塊呈現出了一定的企穩跡象,市場對新能源板塊短期的表現也有了一定的爭議。那么,新能源短期反彈到底是賣出跑路的機會還是反轉值得買入?
首先來看為何近期新能源企穩反彈。
以近期新能源的表現來看,有兩次較大幅度的反彈,一次是五一黃金周之前,4月26日新能源大漲,當日中證新能指數大漲5.2%,細分的光伏、新能源車等指數均有差不多幅度的漲幅,另一次則是本周一(5月15日),中證新能指數大漲3.52%,細分賽道同樣有類似表現。而在4月26日新能源指數大漲之后,我們曾在《淚目,終于反攻了》一文中詳細的解釋過為何新能源有了一個突然的大幅反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鋰鹽價格的觸底反彈,具有代表性的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至18萬元/噸后終于企穩,在鋰電池的帶動下,新能源的行情才有了一波全面的反彈。而在4月26日新能源大幅度反彈后,近期一系列新的因素又再次強化了新能源反彈行情的持續。
(資料圖片)
第一,碳酸鋰價格的持續反彈上漲。以碳酸鋰價格走勢來看,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底部18萬元/噸的價格已經反彈至26.5萬元/噸,在短短三周左右的時間內,反彈幅度將近50%。而鋰鹽價格的反彈顯然最先利好于鋰礦企業,這也是為何近期新能源反彈以上游鋰礦領漲的原因。本周一(5月15日)新能源板塊的普漲中,就以上游的天齊鋰業、盛新鋰能等鋰礦企業漲停潮領先整個板塊。
第二,政策的持續加持。從四月底至今,支持新能源發展多次在重磅會議中被提及。4月底的政治局會議中提出“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隨后不久在5月5日的國常會中,再次“審議通過了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政策的不斷強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對新能源車下游需求的信心,所以在4月26日至今的新能源反彈行情中,雖然新能源板塊普漲,但新能源車反彈的力度,要遠強于新能源整體和光伏、風電等細分賽道。特別是國常會中提及的“支持新能源車下鄉”政策,給新能源車下游需求注入了很強的信心。
第三,外需的強勢遠遠好于預期。在今年年初對新能源車進行展望時,我們曾經特別提出2023年新能源車的超預期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外需市場。市場原本預期2023年國內會因為國補的全面退出,而帶來新能源車需求增速的大幅度下滑。而國外受到經濟衰退預期和新能源自主安全可控的政治要求,也會受到一定沖擊。但從實際來看,新能源出口表現出了強勁的動力。其中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前4個月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1-4月,新能源汽車出口也同樣達到了34.8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70%,4月新能源汽車出口更是環比大增28.6%。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已經成為了貢獻出口重要的增量部分。
政策的加持和外需超預期的表現,是驅動這一次新能源行情反彈的重要因素。當然,如果從A股板塊之間的切換來看,隨著TMT行情和中特估行情火熱程度的下降,估值低位的新能源受到市場資金的重新青睞可能也是另外一些重要因素。
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一輪新能源的行情是否可持續?或者說能持續多久?
在《淚目,終于反攻了》一文中曾經提到,這一輪的新能源行情既不是一日游,但可能也并非是反轉的行情,而是一個階段性的反彈。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碳酸鋰價格的反彈或許很難持續上行。前文提到本次反彈行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于碳酸鋰價格的企穩反彈,進而帶動整個新能源板塊的行情。但問題在于,碳酸鋰價格從最高60萬元/噸跌至18萬元/噸的過程中,是供給大幅度增加和需求的減弱共同造成的。需求端的不利因素在國內政策加持和國外超預期的需求下得到緩解,但供給端的格局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近幾年在高價碳酸鋰刺激下不斷擴張的產能仍然在不斷的釋放,碳酸鋰價格的階段反彈更可能是超跌反彈,企業的補庫存需求、供給端的惜售、下游需求的增加等因素共同導致了碳酸鋰價格的強勢反彈。而隨著這些驅動因素的邊際減弱,碳酸鋰價格強勢表現的可持續性是存疑的。而一旦碳酸鋰價格上漲勢頭的停止甚至重新下跌,鋰礦帶頭上漲很有可能重新變成帶頭下跌。
二是在當前缺乏增量資金入場的情況下,很難出現大行情。市場的上漲總是需要資金的驅動,新能源整體在公募中的倉位雖然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較高,一季度公募基金持倉中,電力及新能源行業仍然是僅次于食品飲料的第二大重倉行業。當前的市場是存量資金的博弈,高低切換的特點十分顯著,低位的新能源或許會受到資金的買入,但階段的上漲也往往會成為賣出重新追捧其它板塊的機會。
當然,短期行情往往很難預測,政策、基本面、估值、資金切換等因素帶來一輪的反彈也經常讓人猝不及防。但從中長期來看,我對于新能源的前景仍然堅定看好,當前是極具性價比的買入點。
以估值來看,新能源處于絕對低位。中證新能指數PEttm目前僅為17.5x,其估值分位點處于近三年、五年或成立以來的最低位置,估值已經具有極高的性價比。
從機構對于新能源的配置來看,新能源的長期前景仍然被高度看好,長期空間十分廣闊,新能源下跌有底。一季度公募倉位的變化也一定程度能說明這種趨勢,雖然有基金經理割新能源轉戰TMT,但同樣有很多基金經理逆勢大幅加倉。
從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來看,新能源是全球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爭之地,也許中間會受到地緣政治因素、供給格局的影響而變化,但長期的需求是確定無疑的,發達國家或地區如歐盟、美國都在制定強力的鼓勵新能源發展政策。中國目前在光伏、新能源車等各個賽道中均處于技術領先地位,除了國產的能源轉型需求外,海外發達國家、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需求的想象空間極大。短期內供給的過剩隨著需求的消化和供給的出清,往往會成為下一輪技術進步的起點。就像光伏產業一樣,每一輪技術進步導致的供給側出清,都會進一步的提升市占率。
因此,無論是風光發電還是新能源車,其未來仍然是星辰大海。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