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月17日訊(記者 陳美)在第二屆滴水湖產業投資者大會“ShanghaiLingang LP Conference”上,《2022年臨港新片區企業融資榜單》出爐。
(資料圖)
根據加冕研究院的數據統計,2022年上海臨港新片區企業共發生178起融資事件,158家企業合計獲得超230億元融資,約占全上海總融資事件的14%;與2021年相比,數量上同比增長了15%,金額上增長了9%。
“這一投融資成績在市場步調趨緩的2022年實屬難得,同時也驗證了臨港企業的優質與活力。”臨港集團產業投資促進中心主任陸春認為。
集成電路領跑,醫療健康穩居第二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2022年臨港新區企業融資主要涉及9大行業,包括集成電路、醫療健康、新能源、軟件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新材料、元宇宙等領域。
根據產業規劃和發展,集成電路行業拔得頭籌。2022年共發生58起融資事件,占比32.6%;醫療健康行業排名第二,共有35起融資事件,占比19.7%;新能源行業躍居第三,共有14起融資事件,占比7.9%。整體而言,集成電路、醫療健康和新能源三大行業,三者合計約占60.1%。
此外,軟件信息與人工智能行業并列第四,各有10起融資,各占比5.6%;智能制造行業排名第五,共有8起融資,占比4.5%。而元宇宙賽道2022年在臨港也有融資完成。
陸春表示,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醫療健康等行業融資大幅增長的背后,契合了臨港產業賽道的布局與方向培育。
“這些融資中,有不少極具特色的科技企業——它們或突破技術瓶頸,或實現進口替代,或位居市場份額首位,且紛紛選擇了臨港新片區作為企業新發展階段的出發地。相較于2021年,披露的91起融資中,融資金額達到約230億元,同比上升9%。 ”
A輪和天使輪融資是主流,10億元以上融資有2起
過去一年,臨港新區企業融資中,A輪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天使輪和戰略融資緊隨其后,再次是B輪、C輪融資,D輪及之后融資事件最少。整體上,除去戰略融資,A輪和天使輪融資仍是主流,B輪融資數量亦可觀。
從融資金額上看,1-5億元的融資事件數量最多,達到31起,占比34.1%;1000-5000萬元融資次之,共有25起,占比27.5%;1000萬元以下的融資排名第三,共有14起,占比15.4%;第四位是5000萬元-1億元的融資,共有12起,占比13.2%;緊接著,5-10億元的融資有7起。而10億元以上融資有2起,占比2.2%。
陸春介紹,上海錦源晟以21.7億元的B輪和B+輪融資成為“融資金額之最”;理想萬里暉憑借C輪和戰略輪合計的16個投資機構成為“投資方數量之最”;此芯科技一年則連續獲得5輪融資成為“融資次數之最”。
就上海錦源晟而言,該公司于2022年1月在臨港落地全球科創總部。落地當年進行了兩次融資,B輪5億元,B+輪16.7億元,合計金額達到21.7億元。“融資金額之最”的背后,是錦源晟有著豐富金屬與礦產資源、大客戶資源、產業鏈優勢,使其成為行業領先的新能源關鍵金屬與鋰離子電池正極前驅體材料制造商。
被16家投資機構青睞的理想萬里暉,是一家太陽能、泛半導體和半導體高端PECVD裝備企業,由于擁有完整的SHJ電池片生產實驗線,成為中國高端PECVD裝備的優選供應商,且多次打破國外壟斷。在融資節奏上,理想萬里暉于2019年7月臨港產業區落地建設后,2022年分別獲得C輪融資和超5億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聯行資產、上海電氣、上海自貿區基金等等。
此外,國內第一家可控核聚變商業公司能量奇點,也在臨港新區落地后獲得近4億元的種子輪融資,目前估值10.6億元。
382家投資機構參與,上海自貿區基金投資次數排名第一
178起融資之下,是382家國內外投資機構的出手,其中不乏眾多知名市場化投資機構、國資基金、CVC等,且有22家機構在2022年投資臨港企業不少于3起,有8家不少于5起投資。
上海自貿區基金在投資次數排名第一,參投10起;緊隨其后的是臨港科創投、啟明創投、上海科創集團/海望資本,三家機構各參投8起;排在第三的是金浦投資與臨港藍灣資本,都出手6次;第四位的是凱風創投和云九資本,均參投5起;高瓴創投、順為資本與泰福資本并排第五,都出手4次。
賽道活躍度上,上海自貿區基金、上海科創集團、海望資本、金浦投資、云九資本、凱風創投等積極出手集成電路領域;啟明創投、臨港藍灣資本、泰福資本、IDG資本等機構則聚焦醫療健康領域;臨港科創投、高瓴創投、正心谷創新資本大舉出手新能源領域,
而在新興賽道,陸春也介紹到,高瓴創投投資了元宇宙企業粒界科技的B+輪融資,經緯創投出手了元宇宙企業奇點臨近的約億元天使輪。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2022年臨港新片區企業融資榜單》的發布,既是對2022年臨港新片區科技企業發展的總結與復盤,也是對臨港新片區未來產業發展的預測與展望。”陸春表示。
“此次融資榜單的發布,從投資機構活躍度、投資金額、投資數量、融資階段、行業分布等維度,全面剖析新港新片區科創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的行業趨勢。希望通過融資數據,讀懂臨港,讀懂上海科創,為中國的科技創新事業發展提供綿薄之力。”
關鍵詞: 臨港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