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兩場奶粉安全事件的背后,市場巨變_每日速訊

文 | 華商韜略 600

12月14日,國際奶粉巨頭雅培公告稱,未來一年內,雅培逐步停止中國大陸市場的嬰幼兒及兒童營養產品業務。

作為常年位居中國奶粉市場前十名的品牌,僅僅在今年才跌出前十名,不但沒有進行想象中的絕地反擊,反而選擇急流勇退成為首個退出中國大陸的外資奶粉品牌,如今的國內奶粉市場發生了什么?


(資料圖)

2014年,雅培奶粉進入中國市場,斥資2.3億美元在嘉興建設奶粉工廠,成為雅培至今為止在中國最大的投資項目。

彼時,國產奶粉正被外資品牌打得節節敗退,雅培正是看好中國的奶粉市場,因此進入中國,此后中國市場確實也沒有讓雅培失望,雅培多年在中國市場位居前十。

八年時間轉瞬,雅培突然被曝光安全問題。

2022年2月20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提醒消費者“暫不通過任何渠道購買”美國雅培旗下嬰幼兒奶粉,此后言辭更是升級為“立即暫停食用”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報道顯示,美國多名嬰兒食用雅培奶粉后,感染了或將致命的坂崎克羅諾桿菌和新港沙門氏菌,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開始調查。

當日,包括京東、天貓在內的電商平臺紛紛下架雅培涉及安全問題的奶粉產品。雅培中國公司也在隨后采訪中表態:已經啟動召回工作,請(消費者)暫不食用。

因為關系到兒童的安全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討伐聲音四起,而在輿論漩渦中,雅培的更多問題被媒體挖出。

2021年5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公布了一條關于雅培奶粉的處罰信息,因違規添加“香蘭素”而被罰款超909萬元。

“資本是逐利的”,有網友在看到雅培的奶粉產品宣布退出中國后如此評價。

確實,安全問題只能算是壓死駱駝的一根稻草,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雅培奶粉在中國市場營收的減少。

根據雅培2021年財報顯示,其國際嬰幼兒營養品銷售額下降了3.2%,原因則主要是中國、中東和東南亞各國的銷售額下降。

除雅培外,包括雀巢、達能等在內的各外資品牌奶粉銷量都開始下滑。

十多年前,外資奶粉品牌還曾大肆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

2008年,中國爆發震驚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全國有近4萬嬰兒入院治療,甚至出現多例死亡,此后“大頭娃娃”成為幾代人的痛苦回憶。

“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使得很多人不再信任國產奶粉,紛紛托人代購進口奶粉。彼時,進口奶粉一罐難求,荷蘭政府甚至因此發布限購政策,如果是中國顧客更是僅限購買一罐。

2013年4月28日,中乳協為扭轉敗局,改善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觀念,發布一項調查報告。其中認為,進口價格高于國產近一倍,但國產產品質量好于進口產品。

報告一出,迎來的不是中國消費者的贊譽,反而是更多的質疑。

彼時,中國媒體如此評價國產奶粉:“失落十年”。社會普遍認為,國產奶粉喪失了做大做強、樹立品牌的機會。痛定思痛,中國開始了包括奶粉在內的食品安全重視。

2013年,國家食藥監局出手,133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中,有51家被淘汰,僅給其余82家重新發了生產許可證。

2016年,國家食藥監局再度搬出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鄭,進一步對奶粉行業洗牌。這一次,八成企業被淘汰倒閉。

從此,國產奶粉需要面臨多達66項檢測標準,比國外奶粉檢測標準的2倍還要多。中國奶業協會開始一再表態:“國產嬰配粉已經是最安全的食品”。

那么,中國消費者重拾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了嗎?

根據2021年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近幾年,國產奶粉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2021年已經占到60%。

雖然根據網上輿論判斷,有部分消費者仍難改變曾經的觀念,但數據不會騙人,更多消費者開始用腳投票。

同時,還有一個很好的現象,國產奶粉不僅僅是靠低廉、低端搶占的市場份額,根據2021年占國內奶粉市場份額最高的飛鶴奶粉來看,超高端奶粉才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中國素來講究“民以食為天”,兩場奶粉安全事件的發生,使得中國奶粉市場出現兩次顛覆。

或許,對于食品企業,或者說對于奶粉企業,任何的吹噓、營銷,都沒有“安全”重要!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安全事件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