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雅娜 陸海峰)近年來,屯溪區通過打造“創意場景+創意村長+美學顧問”新鄉村美學運營模式,讓南溪南、朱村、傍霞、瑤里等一個個“有顏值、有鄉愁、有活力”的環城近郊鄉村綻放魅力,實現城市和鄉村、藝術和鄉村雙向奔赴生動圖景。
在屯溪區黎陽鎮傍霞村,占地100畝的行知農場就坐落于此,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家可以沉浸式的體驗農耕文化和感受不一樣的鄉村創意新生活。
(資料圖)
走進農場,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排傳統農具。“這邊我們展示了木制犁、獨輪車,還有蓑衣和煤油燈。”行知農場運營部主管高保菊告訴記者,這些農具都是從當地村民家中淘過來,很有代表性。“可以更好地展示我們傳統徽州的農耕文化。 孩子來這里研學,興趣一下子就被提了起來。”
除此之外,在農場記者發現了不少徽州文化元素。在農耕體驗區入口,一個用廢舊輪胎做成的巨型算盤和植入徽派建筑中特有的菱形窗花形狀的巨型座椅都成了市民和游客拍照打卡的熱門地。
從傳統農場到“新型創意農場”,需要從美食、娛樂等方面精心打造‘旅游+’各種產品組合,為此,農場通過“微創意運營”,開發出了能同時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吸引更多年輕人和親子家庭前來“打卡”。“我們這里共有四個區域,一個是勞動教育基礎,孩子們可以來這里體驗農耕勞作。第二塊是水稻種植區,第三塊是水果采摘區,第四塊是‘一米菜園’供市民進行認領,日前,一期五十多戶已經被全部認領。”高保菊說。
開拓農旅融合新路徑。如今,這里已建成了集觀光性、科普性、互動體驗性為一體的“微行知”農耕文化研學體驗基地,也成為了中心城區的“網紅”打卡點。“今年10月份,我們會舉辦稻田音樂會、星空露營節、還會結合我們這里的農作物進行‘甘蔗的一生’‘1粒米的旅行’等研學。”高保菊表示,接下來會把更多的創意元素融入農場里面去,讓農場煥發出新的活力。
走進屯光鎮瑤里村,稻田旁一間木質咖啡屋引人注目,別致的設計和山間農田融為一體。坐在屋里或者屋外林蔭下,品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感受微風輕拂鳥鳴蟲唱,體驗難忘的田園時光。開業至今,這家“瑤草bar”鄉村咖啡屋為這座村莊帶來了不少人氣。
曾經的瑤里村是遠近聞名的“養豬村”,家家戶戶養豬,村莊污染嚴重。為整治鄉村人居環境,瑤里村實施生豬禁養,建停車場、修步道、引進咖啡屋。
文化創意打開了大山村的發展格局。在這間咖啡屋,隨處可見創意的“種子”。“這幾年,我們不斷尋求新的創意點,做了文創產品、伴手禮,包括特制文化衫、飲品杯等等,同時,我們還不定期的組織開展一些鄉村藝術展和鄉村集市,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到我們這里來旅游觀光,享受鄉村慢生活。”瑤草吧負責人金潔。
隨著到訪的游客不斷增多,他們不斷擴展新業態,把全民健身的理念融入到鄉村旅游中。“因為屯溪這幾年變化很大,越來越國際化,那么國際賽事也越來越多,我們就結合當下,開展一些皮劃艇、騎行、飛盤等體育項目,想借此吸引更多的戶外愛好者來到這里,來到鄉村。”金潔介紹到。
創意讓屯溪更美好。當前,屯溪區緊扣“國際屯溪·鄉村都市”定位,以創意賦能鄉村振興,已經初步形成了城東“五朵金花”、城西“未來鄉村”、城南“雙霞齊飛”的全域振興新格局。“屯溪區以生態為先,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扶持廣大農民既種田又因地制宜‘賣風景’,積極做好‘美環境 種風景’、‘引人才 種創意’、‘招項目 種經濟’文章,逐漸形成了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農旅融合的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新格局。”屯溪區文旅體局融合發展中心主任吳虹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