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學網網小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二戰中最強機槍(二戰十大著名機槍)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十名:大正十一式(日本)
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中國俗稱歪把子輕機槍,該槍使用的6.5毫米子彈翻滾傷害較低,但穿透傷害很高。盡管該槍再實戰中暴露了許多問題,還在1936年被九六式輕機槍替代,但由于日本擴軍問題,十一式輕機槍并沒有就此退役,而是轉用與各個擴編師團。
(資料圖)
第九名:SG43(前蘇聯)
也被稱為郭留落夫重機槍,用于取代M1910式馬克沁重機槍,也用于增強DP/DPM 輕機槍的火力。雖然SG43有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威力大,精度好等優點,但也存在重量較大、攜帶不便的缺點。
第八名:布倫(英國)
布倫是一種典型的英國輕機槍,雖然精度高、威力大。但是,容彈量太小的缺點也就意味著,因為換彈而火力中斷的次數就會很多。因為敦刻爾克撤退時,英軍丟失了將近三分之二的布倫輕機槍,為了補充丟失的布倫輕機槍,所以英軍大量的把已經下崗劉易斯輕機槍重新搬上崗,所以在二戰中、后期很少有布倫出現了。
第七名:RPD(前蘇聯)
RPD輕機槍是蘇聯紅軍在二戰末期研發的一款輕機槍,由于性能優越至今仍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家內服役。該槍的供彈方式是從彈鼓中透過一條100發的金屬彈鏈供彈。但因為使用專門的金屬彈鏈來供彈,所以不能直接使用一般的步槍彈夾來供彈。
第六名:DP-28/DPM(前蘇聯)
DP-28 是蘇聯工兵中將瓦西里?捷格加廖夫主持設計的,DPM是1944年研制的改進版。該槍結構極其簡單,全槍只有65個零件,對工藝要求不高,適合大量生產。該槍盤子狀的彈盤讓網友送給它了一個外號,相信玩過吃雞的小伙伴們都知道。(大盤雞)
第五名:MG13(德國)
MG13是由德萊賽M1918水冷式輕機槍改造而來的氣冷式輕機槍,該槍的氣冷式槍管可以迅速更換。該槍可以使用75發彈鼓供彈,也可使用25發弧形彈夾供彈。
第四名:M1919A4(美國)
M1919A4是M1917的改進型,是美國陸軍在二戰期間最主要的連級機槍。它發射.30(7.62毫米)M1式重尖彈和M2尖彈。
第三名:MG34(德國)
MG34是圓形散熱管,MG42是方形散熱管
MG34是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槍,因為一戰的失敗,德國被限制不能擁有重機槍。而要想成為大國就必須有重機槍,所以輕重兩用的通用機槍成為德軍不二的選擇。該槍在作為輕機槍的時候,彈鏈容量50發。在做為重擊槍的時候,用50發的彈鏈彼此連接,容彈量為250發。該槍最新的特點就是該槍的射速達到了900發每分鐘,并將它的特點傳承給了MG42。
第二名:MG42(德國)
MG42的射速雖然高達1200發每分鐘,但這也就意味著,它犧牲了穩定性和精準度。MG42使用的子彈和毛瑟步槍相同,為7.92×57毫米子彈。它的供彈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雙75發雙室彈鼓另一種是200發彈鏈。
第一名:M2(美國)
M2重機槍是由約翰?勃朗寧在一戰后設計的重機槍,從1921年服役至今。M2發射大口徑.50BMG彈藥,有高火力、彈道穩、射程遠的優點。是名副其實的二戰中機槍之王。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