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金屬“咔噠”聲響此起彼伏,設備狀態指示燈閃著微光。在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剛剛進入試生產的鋰離子電池智能生產線技改擴能項目現場,機械臂揮舞,生產線火熱而又冷清。
金屬“咔噠”聲響此起彼伏,設備狀態指示燈閃著微光。
在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剛剛進入試生產的鋰離子電池智能生產線技改擴能項目現場,機械臂揮舞,生產線火熱而又冷清。
火熱,是因為這里正全速開動,沖刺最后的投料試生產驗證;冷清,是因為自動化產線的引入,實現全生產過程無人化,化成等工序成為“關燈作業”的“黑燈工廠”。
眼前的產線有多高效?檢測環節可見一斑。
走進噴涂車間,經過噴涂工藝后的電池箔,正以每分鐘80米的速度快速傳送。
“此時此刻的產線上,電池箔正被一雙雙‘眼睛’所注視。哪怕頭發絲大小的瑕疵,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中航鋰電科研管理部負責人劉盼盼話語中帶著自信,這雙眼睛,就是CCD視覺檢測元器件,有了它,每塊電池5000多個質量管控點實現“邊生產、邊監測”,以及自動化、無人化在線實時反饋,讓每一塊下線電池都“用得安心”。
而這,還只是中航鋰電技改項目的縮影。
[1] [2] 下一頁 尾頁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