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股票 >

明明:二季度貨政例會重提“逆周期調節”,未來政策發力重點在哪?

中新經緯7月3日電 題:二季度貨政例會重提“逆周期調節”,未來政策發力重點在哪?


【資料圖】

作者 明明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二季度例會指出,中國經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需“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同時需“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降息落地后,后續寬貨幣空間或更多向結構性政策工具讓位,后者或將與擴內需、促消費工具形成穩增長政策組合拳;另一方面,地產支持政策或更多轉向需求側。

“需求驅動仍不足”背景下,重提“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增長工具箱打開。2023年初防疫優化落地而疫情沖擊消退,一季度貨政例會刪去了“逆周期調節”的相關表述,而二季度以來經濟修復動能放緩,PMI(采購經理指數)連續處于榮枯線下,二季度貨政例會也重新提及“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的表述。對于國內經濟形勢,本次例會明確“整體回升向好”而“生產供給持續增加”的同時,也指出了“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的問題。對于貨幣政策的要求在延續“精準有力”表述的基礎上,要求“克服困難、乘勢而上,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整體而言,相較于一季度貨政例會,本次例會對宏觀政策調節的表述更為積極,而參考2023年6月央行行長重提“逆周期調節”后降息快速落地、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得到額度補充的情況,預計后續穩增長工具將會圍繞內生需求不足等問題接續發力。

匯率表述刪去“彈性增強”,新提防范“大起大落”表述。2023年5月以來,隨著市場對中國經濟修復與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修正,人民幣隨著美元走強而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6月下旬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已逐步回升至7.2以上,引起了市場對于人民幣幣值穩定的關注。二季度貨政例會對于匯率的表述刪去了“彈性增強”,但也提到當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并表明“外匯儲備充足”。同時,本次例會刪去“優化預期管理”,取代為“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體現出了央行對于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政策意圖。2022年三季度人民幣匯率也在美元走強的主導下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當時央行通過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并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穩定匯市預期;當下匯率政策工具箱仍較為充足,但仍需關注穩匯率與寬貨幣目標沖突的可能性。

結構性工具刪去“適度進退”相關表述,“穩增長”“擴大內需”目標下政策空間回歸。本次例會對于結構性工具的表述刪去了“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的表述,并且重點提到了“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6月30日當天央行補充了“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明確了對小微、三農企業提供專項金融支持的政策意圖。往后看,上半年降準+降息落地的環境下,短期總量工具或將進入政策觀察期和靜默期,“精準有力”基調下各類再貸款、再貼現等結構性政策工具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的主要政策發力點。另一方面,本次例會也提到“繼續發揮好已投放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以及“增強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可見類似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準財政工具將是下一階段的政策抓手,建議關注其額度補充的可能性。

本次例會還新提“關注物價走勢邊際變化”。2023年來隨著供需兩側修復節奏分化,結構上豬肉價格持續磨底,而海外原油等能源價格低位運行,使得中國通脹同比讀數持續回踩。本次例會在“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新增了“關注物價走勢邊際變化”的表述,體現了央行對于穩物價目標的關注。總體而言,中國通脹偏弱的核心是“需求驅動仍不足”,因而促消費、擴內需是政策發力的方向。預計后續央行將靈活運用總量與結構貨幣政策,“切實支持擴大內需,改善消費環境,促進經濟良性循環”,以改善國內供需修復失衡格局。近期國常會提出圍繞新能源車、家居等消費品類研究推出一系列的促消費政策,建議關注后續結構性金融工具協同發力的可能性。

本次例會對于地產支持政策延續“因城施策”的表述,但是在支持“剛性住房需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有別于2022年四季度與2023年一季度的例會表述,二季度例會首次刪去了“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的相關表述。綜合來看,本次例會對于地產供給端的政策支持態度有所減弱,但也提到了“延續實施……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后續對房企的金融支持可能主要圍繞發揮存量政策效力;對地產需求側的支持表述在一季度例會中缺位,但在二季度例會中其重要性被提前,表明了央行支持剛性與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取向。

總體而言,二季度貨政例會明確經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而逆周期調節空間打開,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調控力度需要加大,預計后續結構性政策工具將會配合其他寬財政、寬信用工具協同發力,形成穩增長政策組合拳。對債市而言,后續結構性工具或代替總量貨幣工具更多發力,市場或更多關注穩增長政策工具的落地情況以及經濟修復成色,因而政策面預期擾動料將持續。考慮到經濟修復難以一蹴而就,我們判斷長債利率尚不存在中樞回升的風險,但后續波動幅度可能較大。(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實習生 張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新經緯(jw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