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燒一般性化學定義: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化學反應。
2、燃燒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劑)發生的一種劇烈的、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
(資料圖)
3、燃燒的廣義定義:燃燒是指任何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反應,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4、比如金屬鈉(Na)和氯氣(Cl?)反應生成氯化鈉(NaCl),該反應沒有氧氣參加,但是是劇烈的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
5、同樣屬于燃燒范疇。
6、注:核燃料“燃燒”,輕核的聚變和重核的裂變都是發光、發熱的“核反應”,而不是化學反應,不屬于燃燒范疇。
7、近代的連鎖反應理論將燃燒解釋為游離基的鏈式反應,在反應過程中發光、放熱。
8、這個理論將燃燒的鏈式反應分為三個階段:“鏈引發”、“鏈傳遞”、“鏈終止”。
9、鏈引發階段即產生游離基并形成反應鏈的階段。
10、產生游離基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點燃、光照、輻射、催化、加熱。
11、少數物質間會自發化合引發燃燒,如氟氣和氫氣在冷暗處就能劇烈燃燒引發爆炸。
12、鏈傳遞階段,游離基反應的同時又產生更多的游離基,使燃燒持續甚至擴大。
13、鏈終止階段,游離基失去能量或者所有物質反應盡,沒有新游離基產生而使反應鏈斷裂,反應結束。
14、擴展資料擴散燃燒可燃氣體和空氣分子互相擴散、混合,其混合濃度在爆炸范圍以外,遇火源即能著火燃燒。
15、蒸發燃燒可燃性液體,如汽油、酒精等,蒸發產生了蒸氣被點燃起火,它放出熱量進一步加熱液體表面,從而促使液體持續蒸發,使燃燒繼續下去。
16、萘、硫磺等在常溫下雖為固體,但在受熱后會升華產生蒸氣或熔融后產生蒸氣,同樣是蒸發燃燒。
17、分解燃燒是指在燃燒過程中可燃物首先遇熱分解,分解產物和氧反應產生燃燒,如木材、煤等固體可燃物的燃燒。
18、表面燃燒燃燒在空氣和固體表面接觸部位進行。
19、例如,木材燃燒,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氣體,只剩下固體炭,燃燒在空氣和固體炭表面接觸部分進行,它能產生紅熱的表面,不產生火焰。
20、混合燃燒可燃氣體與助燃氣體在容器內或空間中充分擴散混合,其濃度在爆炸范圍內,此時遇火源即會發生燃燒,這種燃燒在混合氣所分布的空間中快速進行,所以稱之為混合燃燒。
21、參考資料:燃燒的百度百科。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