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花果爭奇,林下藥草飄香。金秋時節,步入百色市境內的雅長林區,山巒起伏,滿目蒼翠。這里大片的綠海長廊,是珍稀野生動植物生長的天堂,其中就有中華神經酸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蒜頭果的天然種群和人工種植林。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近年來,雅長林場依托獨特的珍稀植物資源,積極與廣西科研單位合作,重點布局瀕危植物蒜頭果的人工培育與開發,全力構建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林菌、林藥、林禽多元化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走上了一條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協同發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場林下經濟面積近3萬畝,年產值達2500萬元。
A適地種樹“兩山”轉化開新路
“這是人工培育的蒜頭果幼苗,樹高超過30厘米,成活率達八成以上。我們計劃建成千畝蒜頭果高產示范基地,8年后可進入收獲期,林地收益隨之成倍增長。”在海拔600米的山坡上,雅長林場林下辦的工作人員指著松樹林下一片幼苗林告訴記者。
作為全區自有公益林面積最大的林場,公益林面積占據了場內經營面積的2/3。要利用有限林地,產生高出數倍的收益,雅長林場對當下布局,看得十分長遠。
蒜頭果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世界范圍內,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廣西兩省區。雅長林區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蒜頭果提供了最佳的生長條件,是廣西蒜頭果主要分布區域。
“野生蒜頭果數量非常少且受到國家保護,是不能自由砍伐的。”林場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雅長林場不斷加大與廣西林科院的合作力度,通過對蒜頭果的科技研發,實現蒜頭果人工培育,將隱匿深山的珍稀瀕危植物融入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
成年的蒜頭果樹高可達20米,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是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融為一體的理想樹種。“我們主要是采取保樹采果的增收方式,無論是生態林還是商品林,人工培育蒜頭果收益都有保障。”據介紹,進入盛產期的蒜頭果,每株每年平均可采鮮果25公斤以上,按現行市場每公斤30元計算,預計每株每年收入可達750元。
從長期保護到在保護中開發,形成規模種植后就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從而反哺野生蒜頭果資源,使蒜頭果在保護中可持續發展。處于改革轉型中的國有雅長林場,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兩難”抉擇中,闖出了一條“兩山”轉化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
B示范建設蒜頭果變黃金果
林下規模化套種珍稀植物蒜頭果,無論是雅長林場,還是整個廣西,都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工培育幼苗的成活問題。蒜頭果喜生長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上和石灰巖山地混交林內或稀樹灌叢林中,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對珍稀植物進行人工培育,是一項極為困難的工作。確保種下去的幼苗能成活,這是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林場林下辦的技術人員說。
去年以來,雅長林場在廣西林科院的指導下,劃出適宜區域,嘗試在香椿、松木林下套種人工蒜頭果幼苗。通過良地、良種、良法和精細化管理,幼苗不僅沒有水土不服,而且長勢良好,這讓科研人員和林場工作者激動不已,決定今年繼續擴大種植范圍。
“夏秋以來,天氣特別干旱,種下去的蒜頭果幼苗難成活,要像保護生命一樣小心呵護。”技術人員介紹,為保護林區內蒜頭果,林場加大人工干預保護措施,在林區內設立鐵絲圍欄,加強巡邏保護,避免人為或牲畜侵害。同時在科研人員指導下,不定期給幼苗噴水施肥,讓其自由健康生長。
“看,這些像堅果一樣大小的綠色果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蒜頭果了,因為果實酷似蒜頭而得名。別看它長得不起眼,其實內有乾坤。”在一片山坡上,林場工作人員發現了幾株成年的野生蒜頭果種群,十分欣喜地告訴記者,“蒜頭果中富含的神經酸具有輔助人類神經營養和修復的功效,被科學家稱為‘腦黃金’。”這也是蒜頭果的開發利用價值長期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云南、廣西兩地不斷加大對蒜頭果的保護力度,開展蒜頭果回歸種植,曾經的瀕危物種得到修復、開發和應用,成為鄉村振興和助農增收的“黃金果”。2022年,雅長林場蒜頭果高產示范基地被列為自治區級林下經濟示范項目。目前,全場已完成定植500畝,現正利用650畝林地開展造林備坑及苗木培育等工作。按平均每畝33株計算,蒜頭果到了盛產期,每年將給林場帶來近3000萬元的增收。
C綠色發展生態富民路子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時下,國有雅長林場林區內,樹上種滿鐵皮石斛,樹下則是通草、茯苓、三叉苦、崗梅等中藥材,林木繁茂,藥草飄香,盡顯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林場按照“一場一品”思路,因地制宜、適地種樹,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林下經濟多點開花、精彩紛呈。目前,除了在建的千畝蒜頭果高產示范基地建設,全場共建通草中藥材高產示范基地600畝,帶動林區及周邊群眾發展通草種植超過2000畝;充分利用松木采伐地,在更新改造桉樹的同時套種茯苓藥材1500余畝;對現有桉樹純林林下套種三叉苦、崗梅等中藥材計劃擴建至600畝以上。
科學經營是發展林下經濟的強大支撐。以通草為例,雅長林場整合有效資源,積極引導職工和林區群眾對低產通草林進行提質增效改造,增加日常管護和科學指導。改造后,通草平均畝產從原來的10公斤提高到15公斤以上。2022年,雅長林區內通草產量預計將達3萬公斤,年收入達450萬元。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雅長林場將進一步突出自身特色,繼續加快林菌、林藥發展,積極創建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爭取用5年時間,在高質量商品林中打造集新品種研發、苗木生產、林下種植、旅游觀光、科普教育、產品銷售于一體的雅長林下藥食同源產業示范林,使林場林下經濟產業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美麗雅林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