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2023年中國婦產超聲學術大會》在連成功舉辦 產前超聲正式邁入人工智能時代

2023年7月29-30日,在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的支持下,由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婦產專委會、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主辦的“2023年中國婦產超聲學術大會暨第二屆大連婦兒超聲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隆重召開。本次盛會匯聚了國內40余位婦產超聲領域的知名專家,與來自全國各地的400余名超聲同仁共同探討婦產超聲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最新進展。

同時舉辦的《產前超聲智能化遠程會診與質控多中心研究》項目啟動會也標志著產前超聲檢測正式邁入人工智能化時代。本次會議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專題講座、胎兒顱腦畸形人機大賽以及人工智能質控標準化切面競賽等精彩環節。


【資料圖】

開幕式由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超聲醫學部主任劉艷教授主持,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的王忠民副院長以及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副會長王輝教授受邀出席會議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劉艷主任

王忠民副院長

王輝副會長

在《產前超聲智能化遠程會診與質控多中心研究》項目啟動儀式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超聲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何文會長,就《產前超聲智能化遠程會診與質控多中心研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了智能化遠程產前超聲在提高會診效率、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促進醫學進步方面的巨大潛力。

目前,已有九大產前超聲篩查研究中心、九大胎兒心臟專項檢查研究中心,啟動儀式上,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何文會長,為各中心代表頒發證書。

大咖云集,引領產科超聲領域未來發展

專題講座中,15位婦產領域超聲專家傾情奉獻,針對婦產科超聲的臨床診斷重點、難點以及研究熱點分享了他們卓越的經驗與智慧,展示了他們在超聲診斷領域的豐富經驗和獨到見解。專家們的分享不僅讓與會者們感受到了學術的魅力,了解了最新的診斷技術和研究進展,也激發了他們對超聲診斷的興趣和熱情。主持專家的精彩點評更是為整個會場增添了無盡的火花,讓超人們深受啟發。這些討論與交流不僅提升了與會者們的診斷水平,促進了學術合作與創新,也為婦產超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與會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任蕓蕓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紅寧教授、鄭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栗河舟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黃瑛教授、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陳紹琦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朱江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王鑫璐教授、河南省人民醫院王睿麗教授、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尚寧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陳驪珠教授、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袁麗君教授、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翁宗杰教授、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駱迎春教授、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劉艷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張堯教授,分別發表了有針對性的專題演講,分享了各自專業領域的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

專家們現場演講

“人機競賽”激發科技創新火花

婦產超聲大會過程中,一個引人矚目的項目就是“人機競賽”環節。兩場備受關注的競賽環節更是燃爆了會場的氛圍,參賽選手代表齊聚一堂,帶著對產前超聲技術創新的熱情和探索精神,迎接著這場智力和技術的較量。

“胎兒顱腦畸形超聲診斷人機大賽”由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超聲科的尚寧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的周琦教授精心主持。胎兒顱腦畸形的準確診斷對于孕婦和胎兒的健康至關重要,這次競賽再次向大家強調了胎兒顱腦畸形診斷的重要性。會議上,所有參會者與產前超聲人工智能愛孕智聲(AiriScan)展開了一場精彩對決。雙方在比拼中都展現了出色的判斷力。專家們的對圖像的分析講解也加深了參會學員對各類顱腦畸形的認識,提高了產篩醫生對胎兒顱腦異常的診斷水平。同時,人工智能的表現也引人注目,它在競賽中展現了在產科超聲輔助診斷方面的實力,愛孕智聲目前可識別9大胎兒畸形與25種顱腦異常。這一技術的發展有望為醫生們提供更準確和高效的輔助診斷工具,有助于提高胎兒畸形的檢出率和診斷準確性,為胎兒顱腦畸形的早期發現提供更好的支持。

“切面競賽”同臺對壘學術較量

“規范化產前超聲篩查標準切面技能競賽”在中山大學附屬一院的鄭巧教授和四川省人民醫院的熊雯教授的主持下成功舉行。在會議現場,愛孕智聲(AiriScan)的智能質控考核在4分鐘內完成了35套中晚孕期圖像的精準量化評分。經過現場實戰環節的激烈較量,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的趙維一醫生和山東省婦幼保健院的仇晶醫生脫穎而出,分別斬獲競賽一、二名的桂冠。她們憑借出色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在競賽中展現了卓越的能力和專業水準。

競賽不僅為參賽醫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身技術水平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通過專家的點評和指導,幫助參會人員完善并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同時,AI質控考核的應用也展現了其在質控領域的巨大潛力,為產前超聲篩查的標準化和質量提升提供了降本增效的科技手段。

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劉艷主任介紹說,產科超聲難度是非常大的,不同于單個部位的超聲檢查,產科超聲要篩查胎兒的全身,從頭到腳每一處都要看到,所以產科檢查過程中要存留將近40張切面,切面的標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檢測,人工智能起到了對醫生提醒、實時質控管理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

針對引入智能化技術對于提高產前超聲質控水平的積極影響,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婦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謝紅寧教授接受采訪時說,在產前超聲診斷領域,對操作醫生的依賴性特別強,每一個操作的醫生的水平不同,所以需要有標準的質量控制,對于產前超聲科醫生來說,操作過程缺少監督,很容易出現漏診的現象,如果孩子是嚴重的畸形,完全沒有補救的方法。對于很多復雜的罕見病例,很多醫生是很難遇到了,有經驗的醫生也許在職業生涯也只遇到過幾例,人工智能大數據能實現自動識別給予準確的提醒,所以,人工智能不僅是醫生的“秘書”,還有效減少了臨床醫生不必要的重復的工作,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就是輔助醫生做疾病的診斷。

智啟孕程,AI輔助守護新生命的第一關

大會接近尾聲,愛孕智聲成為了眾多參會者的矚目焦點,引起了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在了解針這個第三代產前超聲AI之前,多中心研究智能化設備的提供方、愛孕記CEO汪南博士跟大家分享了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情。

2017年,汪博士接到了一位正孕育二寶的孕婦的電話,5年前,因為老大頭部有囊腫,當地醫院說得比較嚴重,不忍放棄這個孩子,找到了廣東省一位產科超聲領域的權威專家,了解到這個囊腫后期可以吸收,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時,才放心的生下老大,現在大兒子已經5歲了,非常健康。這件事情對汪博士的觸動非常大,如果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將國內最頂級的專家的診斷能力復制,下沉到每一個基層醫療機構,廣大孕婦和為出生的小生命將會是最大受益者。

“生命璀璨,當報之以愛”,本次大會上大放異彩的“愛孕智聲”是由汪南博士所帶領的研發團隊六年磨一劍,從2017年開始正式投入研發,2018年國內外首次實現Al識別產前超聲靜態圖像的第一代Al問世,到國內外首個Al實時識別產前超聲動態影像的二代產品,直到現在呈現的國內外首個胎兒心臟AI、孕智通胎兒計算器、遠程會診質控系統的三代產品。

汪南博士介紹說,第三代AI實現了由過去的“人找信息”到現在的“信息找人”,這套先進的產科AI技術,將成為產前超聲醫生的智能小助手,輔助產篩醫生做到防漏篩漏檢,幫助醫生做全面的質控,培養年輕醫生,釋放上級人力資源。

其中,應用于胎兒心臟專項篩查的胎心AI是可識別10個胎心標準切面,86組智能胎心測量和評估,32項心功能Z-score評分,填補了全球胎心人工智能領域的多項空白。

另外,第三代AI系統要實現上下級醫院的遠程質控,未來上級醫院和基層醫院通過愛智云(AiriScan Cloud,AI遠程服務端)無縫連接,有效地完成產前超聲的遠程質控,將大大減少了上下級人員的投入,質控常態化高質量的進行下去,真正做到最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目前這套產前超聲智能化系統已設立18個中心、42家基層醫院,覆蓋我國18個省份,包括西藏、甘肅等偏遠地區。

汪南博士由衷而發,鼓勵生孩子不是最終目的,出生健康寶寶才是最終的目的,產科超聲醫生就是生命第一道守護者,人工智能在產前超聲領域發揮其重要價值,輔助醫生把好生命第一關,智啟孕程!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