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苑
日前,王寶強執導的格斗影片《八角籠中》還未公映已賣三個億,淘票票想看人數突破10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體育電影的一個分支,拳擊/格斗/摔跤類型片已經誕生諸多佳作。相關題材在內地成績不俗:《勇士》豆瓣評分高達8.9,好于97%的劇情片;《摔跤吧!爸爸》和《羞羞的鐵拳》分獲12億、22億總票房。
有影評人指出,《八角籠中》是格斗版的《我不是藥神》,主題依舊是“窮”病。
這部“非典型格斗片”,改編自六年前轟動全國的“格斗孤兒”事件,主角選用毫無表演經驗的山區孩子,希望幫助這些孩子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這次出演電影,就是這些孩子可以抓住的機會。
38個格斗少年,命運被一條視頻改寫
2001年,武警出身的恩波拿著多年攢下的積蓄,在四川成都創辦了恩波格斗俱樂部,致力于培養孤兒及貧困兒童參加綜合格斗。
恩波專門收留那些沒錢念書、缺少親人照顧的“事實孤兒”,為他們提供免費食宿和課程。“如果沒人管這些孩子,他們只會走向犯罪的道路。”
據媒體報道,16年間,恩波前后收養過400多個孩子,培養出不少運動員及社會骨干。
轉折點在2017年。當學員比賽視頻在網上曝光,這些“殘忍、血腥”的畫面刺激了公眾的神經,質疑聲接踵而至。
網友紛紛指責恩波“人身控制”、“非法收養”、“利用孤兒牟利”、“剝奪未成年人受教育權利”。
隨著事件發酵,教育部回應:“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相關部門介入調查,俱樂部在讀的38個青少年被接回大山接受義務教育,遠離格斗。
簽字接收證明現場,孩子和教練哭成一片,許多孩子都不想走。
當孩子們的真實處境與學拳心愿被報道之后,輿論發生反轉:“孩子們應該回到俱樂部繼續夢想,畢竟俱樂部要比在老家生活條件好很多,這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指出,遣返格斗少年,讓他們照舊吃土豆,過一眼望穿的人生,這不叫“幫扶”,或可叫“歸零”。
被遣返的38個格斗少年當中,走上職業體育道路的并不多,阿古拉力或許是唯一一個。
至于當初不愿走的吉依阿杰,和另外四名格斗少年被安排到了冕寧縣雙河小學讀書。
這所學校,有“體教結合班”,因此他們可以一邊接受義務教育,一邊延續運動夢想。
之后,吉依阿杰升入涼山州著名的藝體特色學校瀘沽中學,加入了拳擊校隊,白天上學、晚上練拳,接受前輩引領。
吉依阿杰的偶像,也從MMA中國第一人李景亮變為學長王港,后者為四川贏得了第二枚全運會拳擊金牌。
小時候的阿杰夢想打進UFC
吉依阿杰15歲時考取拳擊“國家一級運動員”。2019-2022年,他分別奪得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男子50公斤級冠軍、乙組52公斤級冠軍、兩次甲組52公斤級冠軍 。
后續,恩波通過與阿壩州體校的合作,解決了俱樂部孩子異地教學的學籍問題。俱樂部平時供孩子吃住訓練,孩子們走讀前往體校讀書,接受正規九年制義務教育。
有新聞從業者與傳媒學者反思,這條視頻的制作者讓輿論劇烈搖擺,模糊了本該關注的焦點。對于當年被“遣送”的那38個孩子來說,人生走向卻被一條蓄意剪輯的視頻而徹底改變,未來能否再和八角籠產生關聯是未知數。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改變命運的根本不是你自己,而是新聞。哪怕你自認為生活得好好的,如果記者認為你生存狀況有新聞點,為你拍一段視頻、寫一篇報道,那么隨之而來的輿論風暴會教你重新做人。”
“在真相顯露之前,媒體為了將熱點放大,早已經將這家俱樂部塑造成一個殘忍、冷血的地方。他們聲稱該俱樂部逼迫孩子們進入格斗場進行格斗,以此來牟利。”
“媒介景觀視角下,新媒體的發展為公眾提供了更多賦權的可能性,但是也很有可能發生異化,即發生去權的可能性。媒體跟公眾所認為的賦權行為,反過來對事件造成不利的影響。”
從八角籠到八角籠
吉依阿杰在恩波格斗時期的師哥、蘇木達爾基“出道”早。2016年,剛滿20歲的蘇木達爾基終結高俊野,奪得《武林籠中對》史上首條金腰帶。
蘇木達爾基對UFC非常憧憬,“格斗孤兒”事件爆發那年,蘇木達爾基和宋克南、胡耀宗、劉平原等運動員一同入選UFC中國英才計劃,經過特訓與加練,順利成為首位登上UFC八角籠的藏族選手。
“藏族雄鷹”是幸運的,從俱樂部八角籠到UFC八角籠的跨越,他躲過了那次輿論風波;疫情期間,他簽約的是不停擺的賽事,職業生涯沒有空窗期。
2020年,UFC格斗之夜184,蘇木達爾基44秒KO戈登,締造UFC蠅量級歷史第三快終結紀錄。
賽后,外國網友稱呼他為“亞洲麥格雷戈”。白大拿評價:“蘇木達爾基完全摧毀了對手,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場對攻大戰,但結果完全相反,蘇木徹底一邊倒地統治了比賽。”
這場比賽,蘇木達爾基共收獲7.75萬美元獎金,其中僅出場費就達到1.2萬美元。
據媒體報道,每次外出參賽,蘇木達爾基都會將70%的出場費寄回家,再拿出一部分給俱樂部師弟們買新衣服和新鞋。恩波評價:“蘇木達爾基在生活中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
2022年,小有積蓄的蘇木達爾基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創立的潮牌叫First Eagle(冠鷹),因為“我是四川第一個打進UFC的、藏族第一個拿MMA金腰帶的。”
這份創業自信來自MMA在國內接受度的提升。
綜合格斗在中國經過20年的發展,在跌跌撞撞中不斷拓展生存空間。如今恩波格斗成員有160多名,一線格斗選手包括宋亞東、蘇木達爾基、劉平原、益扎等UFC簽約選手,甚至偶爾在海外賽場進行反向文化輸出。
盡管社會仍會質疑包括運動員安全及比賽暴力問題、缺失文化傳承功能等,但時間會給出答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