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萬壽宮,如同一縷紅線將在外闖蕩的江西人緊緊牽在一起,串起一個龐大的商業網絡。
西山萬壽宮。
(相關資料圖)
6月,火爆的中國·南昌國際龍舟賽讓南昌再度帶走了一波流量。提起今年“南昌熱度”的“流量密碼”,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貢獻功不可沒。
在今年火爆全網的“特種兵式”游南昌的熱潮中,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理所當然成為游客的首要“打卡地”。無數年輕人爭相走進這個號稱“贛鄱文化第一街”的文化地標,體驗古韻與新潮的碰撞融合,品味城市的“煙火氣”。
萬壽宮為啥這么“火”,其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文化密碼?被視為古代江西人“文化圖騰”的萬壽宮文化對于江西的歷史與當下有著怎樣的意義?
一
萬壽宮是古代江西民間信仰的朝圣地,承載著江西人對治水英雄許遜的緬懷。
許遜何許人也?
許遜,字敬之,是河南汝南人。他年輕時拜著名的道士大洞君吳猛先生為師,得《三清法要》真傳,舉孝廉,朝廷屢加禮命,難以推辭,便到蜀地當上旌陽(湖北枝江縣北)令。目睹晉王朝亂象,辭官到南昌西山隱居修道。這是許遜并不復雜的人生軌跡。但他的身份卻不少:官員、道士、英雄和水利工程師等。
古代典型的英雄氣質無非是除暴安良和治水為民,當這兩種氣質同時聚集到許遜一人身上時,就有了被萬世紛沓朝拜的理由。
東晉時代,衣冠南渡,洪水滔天的異鄉,在艱苦的治理過程中誕生了許遜。這位水利學家在南昌一帶取得三大惠民成果:疏通河道、筑堤和灌溉。
至今正史上尚未看到關于他治水的詳細記述,反而是坊間人心向善的口頭文學,神化了這位東晉的水利專家,從唐朝就開始提供鑿鑿物證。一方面,人們構想出一只孽龍,將所有的罪責歸咎于這個虛構的形象。另一方面,構想出許遜作為降服孽龍的神的存在。
據《十二真君傳》載,于豫章遇一少年,容儀修整,自稱慎郎。許君與之談話,知非人類,指顧之間少年告去。真君謂門人曰:“適來少年,乃是蛟蜃之精,吾念江西累為洪水所害,若非翦戮,恐致逃遁。”蜃精知真君識之,潛于龍沙洲北,化為黃牛。許遜化為黑牛的與之相斗,其弟子“以劍揮牛,中其左股,因投入城西井中”。
許遜跋涉山水間,奔波于風塵中,留下了英雄的蹤跡,成為神話的物證,唇舌相傳的百姓是人證。許遜的形象深植在贛鄱大地上,生長神話的土壤亮起了一個個地名當作標識:蛟橋、許家營、生米、翻車岡、老龍窩居、龍岡、板坊廟、慈母渡、慈母村、棕帽巷、黃牛洲、沙井、觀看橋、觀音廟等。筆者某次到灣里采風,聽鄉民說某鄉有一巨石,上有腳印狀的陷坑都要附會為觀音大士幫許遜斬妖除魔時留下的痕跡。
井依在。許遜為鐵柱作禱祝讖語:鐵柱若歪,其妖再興,吾當復出;鐵柱若正,其妖永除。
許遜畫像。
二
許遜不僅是治水英雄,還用他高超的醫術治病救人,他給了這個城市豐厚的歷史回憶。許遜在梅仙祠舊址上始創凈明道派,名“太極觀”,唐宋時期相繼易名為“太乙觀”和“天寧觀”,直至八大山人的到來,更名為“青云圃”,于是有了“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的牌位。
南昌人向往云騰霧漫的神話,將想象力的全部色彩投射到他身上,拔宅升天的結局將許遜的人生推向巔峰,老百姓說的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一樣。
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八月初一日,舉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而去。唯有石函、藥臼、車轂和許遜用的御錦帳從云中墮于故宅。他們從茫茫蒼生中脫穎成神祇,由一朵云帶著去了天堂。如此生動地為一位水利專家在神仙的班列里,找到了一席之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宋徽宗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道家尊其為西山凈明法派祖師,世稱許真君。
贛人是許遜遺產的繼承者,萬壽宮是最堅實的信念。南昌主要有三座,以城內的鐵柱宮為支點,一座在逍遙峰依山,一座在象湖傍水。
其一:玉隆萬壽宮,西山逍遙峰下,人們習慣上稱之西山萬壽宮。東晉時為許仙祠,南北朝時改為“游帷觀”。北宋真宗皇帝賜匾,升為玉隆宮。西山萬壽宮數十次的興廢,可相傳許真君親手所植的瘞劍柏,經歷1600多年卻依然生機不減。
其二:妙濟萬壽宮,又稱鐵柱萬壽宮,毀于四十年前,復建。
其三:象湖萬壽宮,根據考證,青云譜施堯村一帶是許遜治水的重要區域,這成為在象湖建萬壽宮的依據之一。
贛人習慣精心安排一個好日子,梳整打扮前往萬壽宮拜祭。
西山萬壽宮全景。
三
萬壽宮曾經是世界看中國的窗口,也是江西走向世界的象征。
南昌對于許遜的情感,從感恩出發,又與未來的生存休戚相關,這一點遠方來的利瑪竇是不知情的。千船萬帆的廣潤門又稱廣貨門,是說水運進出的貨物種類有很多,不遠處就是鐵柱萬壽宮。
1595年4月的一個早晨,高大的利瑪竇瞪著好奇的藍眼睛東張西望,這里百貨、布紗、鹽、糧等商號云集,還有鏤月裁云的木刻石雕,這些深深吸引了他在南昌暫住下來。
當利瑪竇走進鐵柱宮,死活不肯跪拜,因為許遜不是這位西方人的信仰。他第一次與當地人發生了不愉快的沖突,但并不影響他對這塊水土表達出的喜愛:“(南昌)較廣州更漂亮、更高尚……房舍美觀,街道又寬廣又直。”“它的面積以我的看法,較翡冷翠(即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兩倍。”“南昌既寬敞又整潔的街道,牌坊雕得十分精致,比比皆是……”“廟建設宏偉,里外都是做生意的,好像天天開商展會似的,極為熱鬧。”
利瑪竇卓越的文獻意義,竟使得萬壽宮的場景成了世界了解中國的線索。這位傳教士越是繪聲繪色,越是勾起大家的好奇,中國記憶性的話題,擁有了廣闊的知名度。顯然,它是民眾聚集的中心,一個城市曾經的熙攘和繁華。
正如閩文化中的天后宮、滬文化的城隍廟、寧文化的夫子廟一樣,作為歷史堆積成的贛文化品牌在一片蕩漾的水邊重生。許多古建筑毀了就毀了,有些總是坍塌或毀滅后,民眾的雙手又讓它再度矗立,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一種文化的內核永遠都毀不掉。
航拍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四
萬壽宮是江右商幫文化的紀念地,江西人闖蕩四方的出發地。許遜成為江西民間信仰最重要的神祇是碼頭時代的選擇。萬壽宮是漠然、動蕩的世間一處堅固的館舍,它能行走,走進了湘西、西南、廣東以及東南亞等地,各地1400多座萬壽宮盡管建筑規模、風格上各有特色,但始終保持著江西文化的元神。仿佛再遠的江湖都能找到萬壽宮,都將目光引往原鄉江西,走多遠,都有萬壽宮陪伴,以一種根性和精神召喚,存放難以割舍的鄉愁,它們像一座座移動的故鄉,收攏贛人踏盡蒼茫的腳步。
江西人文地標意義的萬壽宮是江西人靈魂的一個歸宿,理所當然成為江西會館,它是故鄉之心,江西人走天下的見證。
隨著明清江右商幫的興盛,跟隨江西商人的足跡,萬壽宮進一步在各地“繁殖”。據統計,在江右商幫鼎盛的清代,全國共有萬壽宮1400多座,除省內600余座外,幾乎分布于全國各地,甚至漂洋過海,把萬壽宮“出口”到東南亞一帶。這些大大小小的萬壽宮,如同一縷紅線將在外闖蕩的江西人緊緊牽在一起,串起一個龐大的商業網絡。
如今,在湖南長沙、鳳凰古城以及云貴川渝等地仍可見明清時期建的萬壽宮,這些萬壽宮大多是江右商幫的會館。
許真君是贛人代言人,在中國本土宗教樹立起一面旗幟,宏觀視野下的萬壽宮是江右精神擁抱世界的一次遠行,在東南亞的萬壽宮也因此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這個聚焦鏡像里,有一個融合商貿文化、移民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內在命題,是江西人進取、誠信與凝聚力的空間體現。
治水的許遜希望所有的水和人都能守著規矩,凈明道的宗教倫理以許遜的忠、孝、廉、謹、寬、裕、容、忍的“垂世八寶”為依據,成了江右商幫文化的靈魂和行動準則,心懷“賈德”的江右商人,在各地經營著瓷器、糧食、茶葉、紙張、布匹、藥材、木料和鹽等。朱元璋攻城略地,打江山,也打出一個江右商幫,從軍需物資起家的商業團隊,隨著“江西填湖廣”“湖廣填云貴川”的移民史創造出贛商的江湖。
千百年來,萬壽宮逐漸上升為江西地理的文化徽記,成為江西地域人文的典型代表。徜徉在萬壽宮文化街區,回眸歷史,這里是南昌最早,也是最旺的商品交易街區。作為老南昌氣象的集中體現,儼然是城市文化遺產的體驗地,以及城市休閑文化的觀光地。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有人間煙火,更有時光的溫情。
來源:當代江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