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當前時訊:楊國強送莫斌兩幅字:“生于憂患”“向前看”


(資料圖片)

“生于憂患”“向前看”。

在2月16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桂園”,02007.HK)召開的2023年工作會議上,該公司總裁莫斌展示了創始人楊國強送給他的兩幅字。這七個字詮釋了2022年碧桂園所經歷的行業陣痛,以及2023年的發展基調。

“兩個月前我們還在黑暗的隧道里穿行,兩個月后的今天,我們看到了隧道口的一些曙光。”楊國強如此形容當下的行業環境。

柳暗花明之際,碧桂園打算怎么走?莫斌表示,今年碧桂園將全力打好“翻身仗”,走質量發展之路,“保交樓、保資產、保安全、保信用”。做好存量的基礎上,發展增量,“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一個向土地市場進發的積極信號。據機構統計,2022年碧桂園在土地投資方面頗為克制,全年只新增了9塊地,權益土地代價約61億元。

2月21日,碧桂園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今年的投拓尚未有具體目標,大方向還是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適當補充確定性較高的土地儲備,確保“做一成一”。此外,預計在代管代建、科技建造這兩個領域也會有更多的市場機遇,目前已有相關項目在洽談中。

“鐵原保衛戰”打贏了

“生于憂患”是莫斌加盟碧桂園后,楊國強送給他的第一幅字。

2022年,房地產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億平方米、銷售額13.33萬億元,分別同比下降了24.3%、26.7%。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75968.5億元,同比下降41.3%,碧桂園的全口徑銷售額、權益銷售額仍排在行業首位,同比跌幅在36%左右,相對優于百強房企的均值。

莫斌說,在地產高速發展的時候,管理層想到了市場會下行,但沒想到會來得這么快速而猛烈,碧桂園在求生存的過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打贏了關乎企業生存的“鐵原保衛戰”。

對房企而言,這確實是一場艱苦卓絕的生存保衛戰。碧桂園首席財務官伍碧君在2022年的中期業績會上表示,大家都沒有預計到在市場出清過程中間會出現疫情,再疊加同行出現問題,出現斷貸,對企業的報表傷害確實是比較大的。即便是身為行業龍頭的碧桂園,要做到現金流、資產負債表和利潤的平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現金流安全是碧桂園的主要目標,為此,該公司通過銷售回款,可動用現金的管理、審慎投資來維持收支相對平衡的狀態,壓縮一切不必要的支出。雖然犧牲了部分利潤,但守住了企業的生命線。2022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1703億元,權益回款約92%,連續第7年回款率超過90%。期內總借貸余額進一步下降7.6%至2936.8億元。截至2022年6月底,該公司擁有可動用現金余額約1479.8億元,剔除244.93億元受限制資金,仍有1234.87億元。現金短債比維持在2倍左右,凈借貸比率為48.1%,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從2020年中期的81%降至72.1%。

即便財務指標穩健,但碧桂園依然沒有掉以輕心。在2022年下半年的管理會議中,該公司管理層仍不斷提醒全體員工要如履薄冰、安不忘危,學習抗美援朝“鐵原保衛戰”精神,以最小代價完成可動用資金目標,打贏攻堅戰。莫斌更是一再強調,所有工作都要圍繞當期現金流增量來做,凡是不能帶來現金流增量的,三思而后行,慎之又慎。

向前看 打翻身仗

在行業低迷之際,楊國強沒有忘記給員工打氣,他說:“牛奶會有的,面包也會有的,我們一定會發展得很好,不要在黎明前倒下,要活到春天的到來,而春天是必定會到來的。”

春天正在走近,無論是政策還是市場都已在逐漸釋放暖意。碧桂園內部認為,2023年將是行業轉折變局的重要一年,公司的穩定發展是解決系列問題的關鍵。

在召開2023年工作會議前,碧桂園已經接連多天召開了多場主題不同的務虛會,涉及集團和區域各組織、各層級。在莫斌看來,務虛會最重要的是形成共識,“更多的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總結哪里做對了,哪里做錯了,通過不斷的討論、爭吵形成共識——在新的一年里怎么樣做得更好。”

莫斌的年會PPT主題回答了上述問題:上下同心、精細管理,全力打好“翻身仗”,走質量發展之路。“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是第一條路徑,莫斌認為,市場一定會復蘇,但復蘇的過程中一定會伴隨著市場分化,由此必將導致行業的洗牌。因此,未來兩級市場分析將成為常態化。在市場分化的前提下,客戶體驗成為繼土地、人口、金融紅利之后最大的紅利,因此,碧桂園要全面提升基礎產品力,以客戶體驗為導向,做到由“按時交樓”進入“完美交樓”。

他還表示,圍繞“現金流是前提 利潤是核心”的要求,2023年,碧桂園在做好存量的同時要發展增量,精準化傳統投資配合代管代建、科技建造市場化等多維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發展就是死路一條。”

2022年,基于現金流安全的需求,碧桂園沒有設置具體的投資預算,整個上半年,該公司只在佛山、張家口、蘭州等地拿了9個新項目,對應新增權益土地款61億元,但項目盈利能力較高,對應綜合年化回報率27%。

據機構統計,2022年下半年,碧桂園幾乎沒有再從公開市場獲取新土地。對比2021年共獲取333塊土地、權益總代價約1416億元的拓展規模,在市場已有回暖苗頭的背景下,要維持行業前列地位,碧桂園2023年確實有補貨的需求。

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曾表示,現階段的土地獲取策略是往人口流入、市場能級較高、市場厚度較厚的市場靠攏,總體來說是要保證項目的確定性,無論是2021年還是2022年上半年,配置的主要資產還是在長三角、大灣區等相對能級高的地區和人口流入、市場供求關系較好的城市。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獲取的新項目超過70%是位于一二線城市的。

實踐結果證明碧桂園的新投拓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在上海的首批集中供地中,碧桂園以約95億元的代價一口氣拿下3宗宅地,這3個項目在2022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根據克而瑞上海發布的《2022年上海房企操盤金額排行榜》,碧桂園的操盤金額達168.23億元,進入前十之列。在西安,碧桂園也實現了新突破,2022年全年銷售額113.5億元,市場占有率排在第四位,其中主打大平層產品的碧桂園云頂錄得59億元的銷售額,為全市單盤銷售亞軍。據了解,在這兩個城市,碧桂園推出的產品都與該公司的標準化產品有所不同,更為貼近當地市場需求。

據碧桂園相關人士介紹,2023年,碧桂園整體的投拓標準并未有太大變化,核心還是向著確定性的市場、人口流入的市場進行相應的投資調節,但會結合當地市場需求,適當調整產品標準。

在萬物復蘇的季節,莫斌的PPT以楊國強今年新題的另一幅字——“向前看”收尾,寓意深遠。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