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焦點財經訊 耿宸斐11月9日,科技部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的通知。
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家高新區、自創區布局更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高新技術成果產出、轉化和產業化機制更加完善,攻克一批支撐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一批兼具原創性和先進性的高水平標準,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國際領先的產品,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保障作用明顯增強,綠色低碳和智能化轉型成效顯著,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取得重要進展,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和一批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全方位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規劃指出,按照“做高位勢、做強存量、做大增量”發展導向,根據國際科技產業競爭形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迫切需求,立足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和地方資源稟賦等因素,進一步優化國家高新區、自創區發展布局,強化示范、帶動、輻射作用,推動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
對符合條件、有優勢、有特色的省級高新區加快“以升促建”步伐,完善東部地區布局,加大在中部、西部、東北以及特殊類型地區布局力度。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強化優勝劣汰。
到“十四五”末,國家高新區數量達到220家左右,實現東部大部分地級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級市基本覆蓋。適度增加國家自創區數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整合國家高新區資源打造國家自創區,在更高層次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69家,其中東部70家、中部44家、西部39家、東北16家,建設了21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十三五”期間,國家高新區在創新體制機制、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2020年,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3.6萬億元,占全國的13.3%;營業收入、工業總產值、凈利潤分別達到42.8萬億元、25.6萬億元、3.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68.7%、37.8%、89.1%,表現出強勁的抗風險能力和逆勢增長勢頭。
關鍵詞: 科技部:十四五末 國家高新區數量達22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