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了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金鼓江岸線綜合整治修復工程現場,只見下埠江兩岸,呈帶狀分布的紅樹林一直綿延到入海口,工人們把一棵棵紅樹苗栽種到灘涂上,白鷺在岸邊自在覓食、戲水……岸邊陸地上,建筑工人正在一座環形建筑里忙碌著,一個“城市看臺”拔地而起,呈現出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
在未整治修復前,下埠江兩岸灘涂被漁民用來放置蠔排、圍塘養魚蝦等。為了更好地使人類、工業與自然生態共融,欽州港片區和中交城投廣西中馬項目公司共同開展護林護岸“大行動”,改造修復5.3千米生態護岸線,這也是欽州市首個國家藍色海灣項目,該項目對金鼓江岸線進行了紅樹林生態修復建設。“在圍塘養殖的過程中,為了防浪、防雨,有些漁民會將水泥、砂漿等澆筑在養殖塘周圍;同時在清理魚塘時,有些養殖戶會將清塘藥劑投到圍塘水域中,這對紅樹林的生長環境具有很大的破壞性。”中交城投廣西中馬項目公司策劃營銷部經理羅衛告訴記者,整治修復工作不僅清理了海灘、海面的漂浮垃圾,還對未經審批的牡蠣、底播養殖進行拆除,實施退養還灘,為次生林的再造提供條件。
為更好開展紅樹林修復,科學種植,提高成活率,該項目先將紅樹育苗后再進行人工種植。“我們培育了3個主要品類約60萬株紅樹苗,成功育苗后再移種到灘涂上,在灘涂與陸地的銜接處還要種一片過渡植被,伴隨紅樹林生長,使海域與陸域自然銜接。”中交城投廣西中馬項目公司董事長戴振華介紹。據了解,目前該項目已種植紅樹林32公頃。
紅樹林為沿岸的鳥類提供了天然棲息地,除了紅樹林恢復與岸灘改造外,該項目還將建設城市看臺、濱海濕地公園等工程,著力恢復陸域與海域自然銜接,降低人為活動對紅樹林的影響。“我們在大面積種植紅樹林之后,發現很多鳥類都飛回來了,環境改善了,生物多樣性也就能實現了,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好例子。”戴振華指著對岸自在飛翔的白鷺說。(記者:羅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