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金屬礦尾礦處理一直是大難題,既要兼顧社會效益,又得保證經濟效益!9月7日上午,國有企業內蒙古礦業資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雁兵、內蒙古恒飛非金屬礦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惠民及中南大學專家教授一行來訪,與廣東陶瓷協會原料專委會就金屬礦尾礦處理新思路新方法進行座談交流。
內蒙古礦業資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趙雁兵執行董事介紹了此行目的及項目情況。他表示,目前公司準備開發內蒙古烏蘭察盟興和縣曹四夭鄉東南約十公里的一個大型鉬礦,該礦為國內一流大型鉬礦,鉬資源量達到110萬噸,該礦的尾礦含有大量鉀長石、石英及云母。公司處理礦石的能力一天為5萬噸,一年可達1500萬噸,預估尾礦石英的處理量達到40%,約600萬噸/年,云母約300萬噸/年,鉀長石約為500萬噸/年。希望通過與廣東陶瓷協會原料專委會座談了解兩個信息,一個是如何通過尾礦綜合開發利用增加企業利潤,另一個是如何減少環保壓力。
廣東陶瓷協會原料專委會劉平秘書長介紹了廣東陶瓷原料市場情況。廣東陶瓷原料需求量:2022年廣東建筑陶瓷產量18.4億㎡,廣東建筑陶瓷胚用泥砂料用量4190萬噸;2022年廣東衛生陶瓷產量4355.1萬件,廣東衛生陶瓷胚用泥砂料用量120萬噸;2022年廣東日用陶瓷產量約146億件,廣東日用陶瓷胚用泥砂料用量300萬噸;2022年廣東大板/巖板產量占全國42.9%,廣東大板/巖板胚用泥砂料用量90萬噸;廣東陶瓷釉料粉料原料用量約100萬噸。受陶瓷產業升級和消費降級影響,陶瓷原料兩級分化,一是降低指標要求,降低價格,降低原料成本;二是提高原料品質,價格合理,通過提升陶瓷產品質量來降低成本。廣東陶瓷原料供應情況:
(1)陶瓷類礦山急劇減少。2011年開始,廣東陶瓷類礦山133個,截止目前為止還有25個,2024年年底只有16個,2024年年底砂石類礦權預計超700個,是陶瓷類近44倍。
(2)陶瓷泥急劇減少。陶瓷泥(球黏土)國家沒有單列為礦種,無法發放采礦權證,因此廣東大部分陶瓷泥開采和使用不規范。國家嚴管礦業,嚴抓私挖亂采后,原礦陶瓷泥供應量減少;國家嚴控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新工地開工率不足,工地泥亦大幅減少。未來廣東陶瓷泥供應不僅堪憂,而且質量會越來越不穩定。
(3)瓷片砂緊缺。瓷片砂國家沒有列為礦種,廣東瓷片砂同樣沒有采礦權證,全部來源于道路、高鐵等修建以及房地產地基開挖砂,開采使用不規范,數量和質量不能保證。近年河砂漲價,部分工地砂用來洗河砂,而河砂不要求指標,而且價格遠高于瓷片砂,導致瓷片砂供應越來越艱難。
(4)未來廣東陶瓷原料供應趨勢一是降成本,使用低成本原料,如石材尾料做的陶瓷原料、鋰礦尾料做的陶瓷原料、建筑石場尾泥、水洗砂泥膏、鋁土礦尾礦、金屬礦尾礦等;二是原料外包降成本,通過專業化和長期有經驗供應商來硬性降低成本;三是原料倉上移供應商倉庫,降低倉儲成本;四是自己拿礦山,穩定質量和數量,降低成本;五是合并原料,如美國出了一款合并高嶺土、膨潤土、鋁礬土、球黏土的產品,陶瓷廠使用這一種土,只加長石即可,不用再配任何土。針對內蒙項目尾礦的情況,結合廣東陶瓷原料的供需形勢,劉秘書長提出了尾礦利用建議。
內蒙項目尾礦本身有優質的便宜的云母、長石、石英、高嶺土,再加興和縣的膨潤土、周邊清水河的鍛燒高嶺土,加上商都縣的長石和石英,將來做釉料的話還加上包頭的稀土,自身資源加上周邊資源,有充足的原材料資源。利用項目和周邊地區原材料優勢,首先做9K3Na18Al60白度釉料粉賣到廣東,其它低白度200目粉,向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地輻射,這是原材料銷售;在原材料銷售基礎上,形成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鏈,把原材料做成成品,比如熔塊,噴涂的低溫釉料、發泡陶瓷等,輻射范圍就更廣了,就不受300元運費限制了。從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成品,一系列做出來,產值可能不會亞于鉬礦。廣東陶瓷協會原料專委會金愿意與內蒙古礦業資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提供市場和加工技術支持,促進內蒙古礦業資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鉬礦尾礦的綜合利用。
雙方專家圍繞金屬礦尾礦在陶瓷行業的應用展開深度交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