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新三板 >

第二波疫情已經過峰,6月底沒有雙峰(個人統計結果)

又到了每周日分析我讀者投票“新冠感染”數據的時間。

本周數據最重要的一點是已經確定過峰。


(資料圖片)

例行聲明:這個投票僅代表我讀者群體的感染情況,會有樣本偏差,僅供參考。

(1)過峰

我讀者數據里,7天內新增感染新冠比例,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從上周6.33%,下降到本周的4.07%。

這說明現在已經處于快速降峰過程。

也說明我上個月判斷6月底本輪疫情結束的判斷,是對的。

6月底應該不至于出現專家預測的“雙峰”結構。

7天內新增疑似感染的比例也持續下降,從上周的2.1%,下降到本周1.7%。

當然,不同地方的情況還不太一樣。

目前疫情已經過峰的判斷,是針對全國普遍情況來說,更多反映的是5月初疫情就開始的一線城市。

一些疫情稍微滯后的三四線城市、鄉鎮等,可能會有一些滯后差異,但應該頂多也就滯后半個月。

所以,我還是維持上個月判斷,6月底,全國主要城市,本輪疫情結束。

7月中旬全國范圍內,本輪疫情結束。

(2)長新冠

另外,關于長新冠比例的數據。

4月23日之前感染,目前還有長新冠的比例還有2.42%

這個比例從3月份的10%,一路下降到4月份的5%,再到現在2.42%,是持續下降。

這也說明,隨著時間推移,會持續有長新冠患者自愈。

所以,仍然受長新冠折磨的朋友,要有信心恢復。

其次,去年底第一波疫情感染,到現在已經有6個月時間,長新冠持續至今的比例有2.42%,這其實已經足夠讓人們應該重視長新冠問題。

長新冠持續超過6個月時間,有2.42%這個比例,并不低了。

我也希望我們社會面,醫學界能重視長新冠。

現在全世界都得重視,長新冠這個人類整體慢性病的問題。

另外,之前也提到過水池效應。

可以看到,本輪疫情里,新增長新冠的比例,首次感染是1.54%,二次感染是1.95%,合起來差不多是新增了3.49%的長新冠患者。

這個新增人數,剛好跟過去這兩個月,原先長新冠患者比例下降幅度差不多。

所以,目前長新冠整體比例維持在5%左右。

從長期來看,會持續有一部分長新冠患者自愈,也會有一部分新增長新冠患者,最終達到一個動態平衡,使得長新冠比例長期維持在3%-7%之間。

(3)感染率

目前我讀者投票數據里,本輪感染率是41%。

這個感染率,比我預期值要低。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

1、我的讀者整體防護意識應該好于社會面,所以讀者感染率會比社會面實際感染率要低。

2、多數人二次感染的癥狀比較輕,而且抗原檢測容易檢測不出來,應該有不少人是二次感染了,但實際當做感冒,并不覺得自己感染。這個在社會面里比例應該會比較大。

所以,我個人是猜測,這波疫情結束的時候,社會面感染率可能在60%左右。

我讀者里本輪疫情最終感染率,可能在45%左右,應該會比社會面感染率低15%左右。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一個估測。

對此,我還是比較欣慰的,我讀者的感染率自然越低越好。

這說明做好防護,對整體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如果能做好防護,能把感染率下降15%-20%左右。

這就是做好防護本身意義所在。

做好防護,不能保證我們一定不感染,但只要能降低感染概率,就是意義的。

雖然不少人做好了防護,最終也感染了,在個體上可能會感到氣餒。

但做好防護的意義,會體現在避免感染人群上,也會體現在大數據上。

所以,我還是希望大家保持好平常心。

在疫情高峰期做好個人防護,在疫情低谷期保持放松,恢復正常生活。

即使感染了,也不要氣餒,保持好平常心。

本身就是“盡人事,知天命”。

能少感染,盡量少感染。

即使感染了,也不用焦慮。

這是有必要的自我預期管理。

(4)做好自我預期管理

我看到有的人,有做好防護,但在感染之后,就有些自暴自棄,覺得防護無用。

這就是缺乏自我預期管理,出現心理破防,容易從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

除了防護之外,新冠的持續存在,也在不斷提醒我們,平時做好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不要熬夜、保持好作息,多吃水果,多補充維生素C,多保持愉悅心情,都有助于我們免疫力。

在疫情常態化的現實面前,我們也只能接受現實,避免焦慮。

所以,我在呼吁大家要重視疫情,重視自己健康的同時,基本也都會不斷跟大家做心理按摩。

也會反駁一些制造焦慮的聲音。

比如,經常聽到有人說,以后沒有疫情低谷期,要全年時刻面對疫情,我是比較反對這種說法。

那些說疫情沒有低谷期的人,理由是說,現在感染率沒有去年12月集中過峰那么高,就會長期持續感染。

不過,去年和今年的海外數據,并不支持這種說法。

去年大多數國家,都有3波比較明顯的疫情,兩波疫情基本都有4個月左右的低谷期。

日本是比較典型的,去年3月一波疫情,8月一波疫情,12月一波疫情。

并且,日本今年1月疫情高峰期后,一直到上個月才出現新一波疫情。

日本疫情都經過9輪了,長期反復感染后,今年也還有4個月的疫情低谷期。

而且,日本整體社會防護意識比我們強,雖然實際感染率肯定沒有日本官方數據那么低,但理論上日本的感染率應該會比我們低一些,可能是每輪50%左右的感染率。

日本感染率會比我們低一些,都有明顯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我們整體社會缺乏個人防護,感染率比日本高,更不可能沒有低谷期。

所以,我是不太認同沒有低谷期的說法。

至少今年應該還是會有明顯的低谷期。

只不過,7月-9月份,這段疫情低谷期,可能并沒有2-4月份,低谷得那么徹底。

去年12月是集中過峰,導致2-4月低谷得很徹底,大多數人基本都感知不到疫情存在了。

今年7-9月,雖然仍然會有低谷期,但可能低谷得沒那么徹底。

如果要用數據量化來說。

4月23日之前,7天內新增新冠感染比例是一直維持在0.3%的超低水平。

7天內新增疑似感染的比例則維持在2%左右。

目前新增疑似感染比例也已經降回2%左右。

我估計,在7-9月的低谷期,7天新增新冠感染比例可能會維持在1%左右,這個水平會比2-4月高,但還是有明顯的低谷期。

綜合來說,我覺得7-9月應該會進入到低谷期,10月份才可能出現下一波疫情。

疫情低谷期,不代表完全不會感染,仍然會有一個低水平、低烈度的局部傳播,這個傳播可能比上一波疫情低谷期稍微高一些。

所以,我建議大家7月開始,可以放松,不用那么高強度防護,但最好還是有一些基本防護,比如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等等。

這本來也是良好的衛生習慣。

整體還是要保持一個平常心,避免焦慮。

我這個投票,更多是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可以幫大家確認是否進入疫情低谷期。

包括我自己,過去這1個月,基本是足不出戶的狀態。

老實說,就算我這么宅的人,要堅持下來,也挺辛苦。

下周,我打算根據投票數據的結果,解除自己最高強度的防護,只做基本防護。

這輪疫情里,我和小白都沒有感染,我覺得這些辛苦還是值得的。

在疫情高峰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適當加強個人防護。

在疫情低谷期,則可以適當放松,恢復正常生活。

只有這樣勞逸結合,在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才能有可持續性。

現在疫情常態化,我們想要保護好自己健康,確實很難。

我也只是希望,能幫助大家多創造一些條件。

也多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謝謝!

我是星話大白,歡迎點贊支持。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