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8月28日報道:記者今天從寶山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獲悉,三年內,寶山區將開工建設29所學校,引進3-5個優質高中教育品牌和100名高端教育人才,打造一支1500人的市、區兩級骨干教師梯隊,形成100人的寶山教育“智囊團”,完成100名年輕干部選拔任用,全面提升寶山區教育人才隊伍的質量與結構。
會上,《寶山區陶行知教育創新發展優秀人才激勵辦法》《寶山區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寶山區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三大專項方案發布。記者了解到,未來三年,寶山區將聚焦四大發展目標,努力在教育實踐中打造寶山亮點,在深化改革中開創寶山特色,在總結經驗中創建寶山品牌。
求賢若渴,吸引優質人才培養更優秀學生
【資料圖】
據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介紹,三年內,寶山區將開工建設29所學校,引進3—5個優質高中教育品牌和100名高端教育人才,打造一支1500人的市、區兩級骨干教師梯隊,形成100人的寶山教育“智囊團”,完成100名年輕干部選拔任用,全面提升寶山區教育人才隊伍的質量與結構。普惠性幼兒園、托幼一體園和義務教育學區、集團覆蓋率都達到高水平。
寶山先后與華東師大、上師大、上大、上外、世外、存志和市教育學會合作辦學;高起點開辦了華二高中寶山校區、上師大附中寶山分校等39所新校,先后創建了44所新優質學校、10所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新近成立了兩批共8個緊密型教育集團、5個小教緊密型學區、5個幼教學區,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打造共享共通共融的寶山教育品牌。
打造“科創綠洲”,每所學校都有“科技副校長”
寶山區率先通過特殊學生的獨特學程設計及支撐系統探索項目,實現早期識別篩查,建立學生心理素質數據庫,從預防科學的視角早期識別成長困難學生,做到提前預警并分級管理。
在全市首創“社區小先生”和實體化運作的“社區教育+治理”服務體系,建設“行知行”勞動教育第三空間和“智慧主動健康”服務體系,發起“天問杯”學生好問題征集評選。加快建設“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不斷推進“第三空間”和“智慧主動健康”提質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寶山區整合社會各方科學教育資源,為每一所中小學校配置一名科技副校長,孕育科學教育生態圈。同時,將寶山區青年少活動中心打造成輻射全市的青少年“科創綠洲”,為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
建設一批陶行知教育創新發展學校,示范引領水平爭創全國一流
寶山教育圍繞9項市級教育綜改項目,豐富陶行知和陳伯吹兩大本土品牌內涵,發揮“上海市未來學習研究與發展中心”輻射引領作用,建設一批“上海市寶山區陶行知教育創新發展學校”,以形成陶行知教育創新發展學校特色品牌打造的初步布局,用新觀念、新方法,實現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傳承與創新,寫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文章”。
以“陶行知教育創新發展”為理念,逐步形成典型案例、優質課程,全面梳理寶山教育學陶、師陶、研陶的實踐路徑與成果成效,使之成為生動的教育教學實踐,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打造“未來學校”,技術賦能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據介紹,寶山區正全面建設“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區”和“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探索建設基于元宇宙等技術的“未來學校”,實施人工智能和數據驅動的大規模因材施教。將聚焦數字轉型跑出“加速度”、科學教育形成“新賽道”、未來教育做出“新探索”、評價改革形成“新成果”,培育發展50所信息化應用實驗校,深入推進“智慧同儕課堂”“三個助手”以及多維知識圖譜、師生數字畫像等項目;深化“寶山100”科創人才成長平臺建設,推動每所中小學至少結對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市區聯合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工作室,探索打造1個虛實結合“未來學校”與N個共同體學校組成的教育發展生態圈;建立“從入口看出口、從起點看變化”的“增值評價”體系。
會上舉行了上海市社區教育實驗創新研學基地、上海市未來學習研究與發展中心、上海市自閉癥兒童教育指導中心授牌儀式,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授牌寶山教育高質量發展合作榮譽高校。現場還舉行了寶山教育名師工作室、寶山教育高質量發展特聘智庫專家受聘儀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