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一座慈安橋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相關資料圖)

我國有句俗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對于因一條河而阻礙兩岸的山區而言,“要想富,先修橋”顯得尤為重要。位于安康市嵐皋縣城西南四季河畔7公里處的楊家院子,20年前因為河水阻隔而修建了一座“慈安橋”,此后發展農家樂,近些年已經成為名揚省內外的鄉村旅游景點,與此同時,楊家院子的村民們也走上了一條致富路。

慈安橋幫助楊家院子村民辦起農家樂走上致富路

早就聽說楊家院子很有名氣,這里是通往神河源風景區的必經之地,周邊有灜湖、南宮山、嵐河漂流、狩獵場等10余個景區景點,以獨特的巴山風情、優美的田園風光、良好的自然生態聞名遐邇。

一座慈安橋,幫助36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最多的一家一年接待5000桌,最少的一家也有2000桌……如今,楊家院子以“吃農家飯、住農家房、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題,打造“巴山人家”農家樂品牌,不斷推動休閑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據介紹,楊家院子的建設發展已有十多個年頭,“巴山樣子·楊家院子”休閑旅游的招牌也越發響亮,吸引著無數的省內外游客。2007年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015年被列為首批全國旅游扶貧示范村。目前正在按照“巴山樣子·楊家院子”的定位,全面啟動楊家院子核心區300畝范圍的項目建設,力爭把“楊家院子”建設成最具地方特色、具有影響力的鄉村旅游景區。

“王三翠辦農家樂和豆腐乳小作坊,年收入超過了100萬元。她菜炒得好,還參加過全省廚藝比賽,去年接待游客做飯菜4000多桌,年收入80萬元,另外,深加工產品銷售的有豆腐乳、香椿醬、牛肉醬、剁椒辣子、八大碗蒸菜等,年收入也有幾十萬元……”楊家院子黨總支副書記楊文方高興地介紹農家樂致富的情況。

將楊家院子打造成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驛站

“在沒有慈安橋之前,村民生活生產出行困難,孩子上學過河要人背著接送。因為溝河水的阻隔,游客們也來不了。那時候家家都是貧困戶,更不可能發展產業了。大家很感激慈善會在1997年捐贈的6萬元,村民出勞出工修建了這座石孔橋,后來縣上文旅部門極為重視,將楊家院子作為旅游觀光景點來打造,又投資把橋加寬拓展了。今天楊家院子村民過上的幸福生活,應該感謝慈善會的幫助,是這座慈安橋給我們帶來了幸福,讓大家走上了致富路。”楊文方說。

對于“巴山樣子·楊家院子”的未來發展,楊文方很有信心。他告訴記者,村上最近正在緊密鑼鼓地進行建設和招商工作,將按照“巴山樣子、楊家院子”總體規劃,建設具有地方特色、適應市場需求、有觀賞價值、文化價值、留存價值的經營性項目,包括古民居院落、客服中心、農家賓館、森林客棧、鄉村舞臺、民俗展覽館、農耕體驗區、林果采摘園,以及配套的綠化帶、小景點、休閑步道、觀賞亭臺等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我們的目標是通過3到5年的努力,將這里打造成方圓500公里范圍內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為秦巴山區旅游樣板,成為西安-安康-重慶、成都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驛站。”楊文方表示。 華商報記者 王強 通訊員 胡運森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