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NAD廣告網資訊
時間:2023-06-27 16:08:23
【資料圖】
浩浩江河,泱泱華夏。這個端午節,由總臺傾情打造、王老吉獨家冠名的大型交響詩《碧水長歌頌端陽》在長江之上揮灑詩意與新意,用一艘游輪上演出的交響樂與詩詞誦讀貫穿始終,描繪中華民族的卓越風華,激揚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根據CSM數據,總臺電視端吸引7580.6萬觀眾收看,CCTV-1、CCTV-3并機收視份額4.25%,全網好評如潮,網友盛贊“節目編排和三峽人家融為一體”“是一場視聽盛宴”“經典重逢在高山流水中”“中西合璧,天人合一”…… 沉浸式實景演出
將美景、人文與文藝創新融合
在三峽門戶的綠水青山間,在輕舟飛渡的江輪之上,唱響一曲流淌在長江上的交響詩。《碧水長歌頌端陽》首次走出演播室,落地秀美厚重的屈原故里湖北宜昌——沉浸式實景演出以峽江兩岸為天然幕布,將山水美景、人文氣象與文藝表演創新融合,完成一場連接古今的對話。
詩與交響樂兩種藝術的結合,塑造了總臺端午特別節目極具中國風范的詩性氣質,以及與世界共享的韻律之美。節目以實景展現兩岸青山一江碧水的秀美風光,從熱鬧吉祥的節慶民俗到濃縮著中國文人赤誠高潔的天下氣魄,把端午節人文表達的尺幅拉得更寬,把愛國愛家的情懷演繹得更浪漫。
打破常規綜藝晚會模式
按照交響樂樂章謀篇布局
節目打破常規綜藝晚會的模式,借用交響樂四個經典樂章方式為結構,串聯“吾鄉”“吾愛”“吾志”“吾國”四個篇章,用生動的文學語言和交響詩畫的形式,裝點祖國的秀美河山。例如,“吾鄉”篇中,誦讀人李光復“以詩伴樂”誦讀中國詩歌詠物名篇《九章·橘頌》節選,在對“獨立不遷”“橫而不流”等品行的贊頌中,表達屈原對家鄉的摯愛、對故國的忠貞與深情。
交響樂與詩歌的融合,除了音樂上的和諧外,更加注重通過兩種意境的相融,實現情緒的傳遞和延續。例如,曾飾演曹操的78歲老藝術家鮑國安在誦讀《步出夏門行》節選時,背景音樂中加入了風格厚重的交響樂,與氣韻沉雄的壯志名篇相得益彰。而《九歌·東皇太一》由一段交響樂先鋪陳出歷史感,誦讀時則不用音樂,不時響起的鳥鳴與鼓點,讓澄澈江面上回蕩的誦讀之聲顯得更加莊嚴。
創造性融入國際元素
體現中華文化的創新性和包容性
節目通過在文藝表演中創造性地融入傳統文化、國際元素,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創新性,彰顯百花齊放、兼收并蓄的中華文明。
這首交響詩的第三樂章《吾志》中,“六指琴魔大戰鋼琴快手”“馬克西姆彈的長江牌鋼琴也是宜昌制造的”“里面出現了三峽大壩、三峽人家、三峽大瀑布,歡迎大家來宜昌”,器樂合奏《岸起云回》這個節目,網友們聽得特別認真,也看得格外仔細。
節目中,來自克羅地亞的鋼琴演奏家馬克西姆與來自中國的古箏演奏家趙潔楠,于名山秀水間演繹古老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藝術交融、文明對話。在四分多鐘里,《諾查丹瑪斯》《在山魔王的宮殿里》《野蜂飛舞》《波西米亞狂想曲》四首西方樂曲加上一首中國樂曲《定風波》往來穿梭,兩位藝術家的演奏時而如劍氣穿云裂石,時而如潑墨畫寫意留白。這場琴箏和鳴的最后,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成為東西方樂曲情緒達成統一的連接點。
今年端午,總臺用一臺流動的特別節目,講述了與母親河有關的故事,把中華文明的大江流水、精神血脈,奏成一部氣象萬千的交響詩,也為冠名品牌王老吉傾注了強大的文化氣韻與能量,在涼茶的銷售旺季深化了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