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8日,陽光燦爛,夏風輕柔。在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5000畝智慧農場,一臺臺收割機正在金黃色的麥地里來回穿梭,沉甸甸的麥穗瞬間脫殼“交貨”,呈現出一幅幅精妙絕倫的豐收圖景。
△ 收割現場
“今年智慧農場的小麥又是大豐收,畝產量1200斤左右。”收割現場,江蘇銀寶高新農業有限公司技術部楊恒誠捧著黃燦燦的小麥,開心地說道。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該農場智慧農業系統由江蘇銀寶高新農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建設4420萬元,系統研發1793萬元,已完成開發6個子系統、102個功能,并于2021年10月試運行,在2022年上線了手機端App。
何以持續保持高產?“科技讓種田實現了效率和質量的同步‘飛升’。”楊恒誠介紹,智慧農業系統利用遙感無人機和物聯網設備巡查田間情況、采集田間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各管理人員根據生產農藝方針,使用農業無人機因田施策,解決田間存在的問題,形成農業生產中耕、種、管、收的閉環管理。
不僅如此,5000畝智慧農場項目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信息化耕作系統,經由無人化農場指揮中心+人工智能AI系統進行種植管理。同時借助無人機裝載、無人駕駛農機等技術的示范運用,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工作人員只需動動手指,即可進行耕、種、管、收全環節農事作業,5000畝農田只需兩三人管理,‘在屏幕上種田’成為現實。”楊恒誠表示,以小麥種植的實踐來看,無人智慧農場相較傳統生產模式實現增收10%左右,同時減少了10%的農藥化肥使用量。(受訪者供圖)
(校對 周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