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州緊緊圍繞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投入補償、現代醫院管理、薪酬制度改革、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等,推動政策、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向基層傾斜,一系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措施走深走實,惠民服務提質增效,讓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醫改成果。
積極推進政府辦醫主體責任落實。在“十三五”期間,全州就爭取到國家和省國債資金約100億元,改擴建綜合醫院9家、中醫醫院1家,新建中醫院8家,婦幼保健院9家,綜合醫院1家(義龍新區人民醫院),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2020至2021年,全州共爭取中央、省級預算內投資項目22個35380萬元,爭取醫療衛生領域專項債券項目15個77307萬元,推動州中醫院、州醫院改擴建,全面啟動州疾控中心疾病監測實驗室建設及縣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項目建設。全州3家三級甲等醫院、10家二級甲等醫院、85家一級醫院醫療救治、應急處置、婦幼保健、科研創新、診療水平等能力整體提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投入補償機制。落實對公立醫院“六項投入”,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制定了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財政投入和補償方案,將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等六項投入納入財政預算。2020年至2021年,州縣兩級共投入公立醫院改革資金38499萬元,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積極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州納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12家公立醫院落實了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州內4家公立醫院被納入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省級試點,成效明顯。2020年,全省42家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省級試點改革效果評價考核中,興仁市人民醫院取得全省縣級第一名、興義市人民醫院取得全省縣級并列第二名,州醫院取得全省地(市)級并列第二名的好成績。
積極拓寬用編用人渠道。創新編制管理,出臺了深化公立醫院編制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推行公立醫院員額制和備案制相結合的用編管理方式,州、縣公立醫院在核定的事業編制總量內,根據床位數和事業發展需要,實行編制管理與“人員控制數”“人員總量”“員額制”“備案編制”相結合等管理舉措,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對編外聘用人員實行自主招聘,確保了各醫療機構用人機制的靈活有效。2021年,全州醫療衛生機構通過貴州人才博覽會等平臺共引進高層次衛生人才94人,“銀齡計劃”引才落地31人,其中省外14人。年度衛生專業技術高級職務考評正高、副高申報468人,397人通過考試。全州醫療機構實有床位數達2.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達2.2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225人,注冊護士10365人。
積極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全州建成10個縣域醫共體,覆蓋133個鄉鎮衛生院。興仁市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還列入國家級2021年試點。加強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有序就醫,今年已啟動了興義威舍、普安樓下、晴隆沙子、貞豐北盤江、望謨打易5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州縣兩級公立醫院分別建成重點學科17個和51個,這些重點學科中目前已審定為國家級的有2個、省級21個、州級29個。晴隆縣、冊亨縣納入縣域婦幼保健機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在全州婦幼保健機構推廣。
積極強化衛生健康領域綜合監管。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相互配合,綜合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2020年至2021年,全州共立案1351件,結案1317件,罰款金額487.6萬元。完成國家“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任務1138件,開展省級雙隨機抽查138次,隨機抽查對象902家,抽查結果公開902條,對不良執業行為的381家醫療機構進行記分、公示。
積極加強疫情防控投入。2020年至2021年,全州共籌集疫情防控經費86253.34萬元,對發熱門診建設、CT配置、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集中隔離點進行提質改造,加強醫療物資儲備,提高公共衛生人均補助標準等,保障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全州基本公共衛生人均補助標準從2019年的69元提高至2021年的79元。
積極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出臺藥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和使用工作實施方案,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全州256類藥品、8類高值醫用耗材參與省集中帶量采購后,平均降價67%,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明顯減輕。推動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進一步將集中采購制度與“兩票制”改革合理銜接,明確處罰措施、確保“兩票制”的監督檢查執行到位,保障改革有效落實。深入開展藥械質量專項整治,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著力減輕了市場主體負擔,優化了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