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深度報道 >

疏通鄉村防汛的“毛細血管” 凝聚各方合力強化協同治理

眼下,一些地方相繼進入汛期。其中一些鄉村地區暴露出防汛安全隱患。有的村莊和農田周邊,溝渠、坑塘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存在排水不暢、淤泥堆積等問題,亟須引起重視、加以解決。要全面做好隊伍、物資、設備、場所等各項準備,細之又細考慮電力、通信、交通、專業人員等各因素,確保萬無一失、不出任何紕漏。

對鄉村來說,這些廣泛分布的溝渠、坑塘,就猶如人體的毛細血管一樣,可以在防汛抗旱等方面發揮重要調蓄作用。它們不僅是汛期時的蓄水排水通道,也在干旱時節的農田水利灌溉中發揮作用。但由于缺少疏浚、維修等管護措施,有的溝渠、坑塘淤塞嚴重,削減了應有的蓄水調節功能,甚至導致水質惡化。一旦遭遇長時間強降雨,積水難以排出,將很可能出現內澇現象,給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不小威脅。

疏通鄉村防汛的“毛細血管”,是一項惠民利民的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強化協同治理。與基層對接的有關職能部門,要履行責任、加強綜合治理。一方面要科學規劃,將鄉村小河道、排水溝和坑塘的淤塞疏浚治理納入區域防洪排澇體系,根據規劃統籌資金和人力保障。另一方面要強化日常檢查,既要加強對這些設施的日常管養,還要及時發現淤積和損毀現象,落實及時排查、及時報告、及時修繕等必要環節。

此外,還要進行宣傳教育引導,提高基層干部、農民群眾防汛抗旱減災的意識與能力。要對村干部進行鄉村水利基礎設施管養的相關培訓,提高他們防汛抗旱的專業能力。要以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防汛安全小知識、內澇的危害等,形成“人人重視、人人參與、共同維護”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毛細血管 水利設施 水利樞紐 鄉村振興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