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礎公司承建的
(資料圖片)
有“華南地區近海岸線第一超深基坑”之稱的
十字門隧道工程全線通車
項目位于珠海市南灣城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隧道采用單洞雙向4車道規模
左線全長1905米,右線全長2657米
是國內海域環境直徑最大的盾構法隧道之一
通車后將成為聯系橫琴與珠海主城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為珠海橫琴編織起全天候對外聯絡安全通道
對大灣區的道路交通網絡完善有著重要意義
01
激勇進,精益建造
項目位于十字門商務中心
周邊在建工程、大型活動較多
因此前期遷改、協調任務繁重
項目部依靠“分級對接”的巧勁
和“溝通共榮”的韌勁
在半年內促成多方場地移交
完成電力、通信、雨污水等大量管線遷改工作
為后續施工掃清了障礙
項目南灣大道左側臨近在建市政下穿隧道
最小凈距僅0.35米
距離在建珠機城際鐵路最小凈距8.45米
經查閱大量工程資料
和多個施工方案反復比選后
最終確定“兩樁一固施工法”——
“共樁補強”“短樁鎖腳”“地表加固”
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又保護了臨近既有建筑物
該工程包含明挖段隧道
及南北岸連接線工作井施工
其中南岸始發井是關鍵控制性工程
地連墻鋼筋籠的施工難度刷新珠海地區的記錄
為此項目成立專項地連墻施工質量QC攻關小組
計算、驗證、監測、施工
提前20多天順利完成了全部40幅地連墻施工
同時啟用“車輪巡查法”
覆蓋全部工區的工作井
質量和安全做到位保障履約
北岸工作井地連墻更是提前57天完成施工
得到了業主及參建各方的充分認可
02
潛心鉆研,技術開花
作為華南地區近海岸線第一超深基坑項目
十字門隧道項目施工面臨
地質條件極差、涉鐵施工難度大
沿海地下水腐蝕性強、地下障礙多
近城軌及既有建筑土石方開挖困難
五大難點
項目科研團隊潛心鉆研
參考多方資料逐一攻克難題
項目采用國內外成熟的實驗模擬方法
創新開發永臨結合條件下
基坑側墻混凝土澆筑工藝、
鋼管柱與底板防水節點施工方法
實現主體結構側墻高效施工
與結構防滲性能再度提升
項目創立新舊基坑緊鄰條件下
既有圍護樁改造共用技術
為超小凈距基坑緊鄰(并行)情況
提供了新的基坑圍護技術方案
繼而形成既有圍護樁改造共用的成套施工工藝
為新舊基坑共用圍護樁施工提供了成套施工方案
項目應用軟土地區新建隧道
上跨既有城軌施工技術
減小加固施工對下臥城軌的擾動
滿足土體卸載對下臥城軌隧道的變形控制標準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施工過程中
項目共計取得了21項專利,9篇論文,4項工法
榮獲中施企協及廣東省市政協會科技進步獎,
并同步獲得了多項BIM和QC獎項
其中《超深淤泥基坑橫支撐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
成為局獲得的首個市政工程類美國專利
(王倫析 林志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