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上市公司 >

互聯網平臺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們不可能根據盈利多少來買片


【資料圖】

【本文來自《汪海林:現在拍劇不掙錢了,好作品就出來了,但我很憂慮》評論區,標題為小編添加】

我經歷過電視劇時代,那個時代是大家都掙錢,電視臺也掙錢,制作公司也掙錢。我們不妨復盤一下當時的情況,彼時電視臺購片的時候是量力而行的,比如說我一年廣告費是10億,刨掉人員工資和運營成本,那么就只會用5、6億去買劇買版權,不可能花20億,因為我收入才10億。但到了互聯網平臺情況就不一樣了,它一年燒錢燒掉200、300億,它們是不可能根據盈利多少來買片的,但是你能掙到200、300億嗎?沒有。

其實這一段看的我還蠻有感覺的,以前的電視劇是電視劇,所以采購方是電視臺,而電視臺至少要量入為出,因為它掙的是廣告費,而現在的電視劇很多都不上電視了,而是上網絡平臺,網絡平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是風投的錢,是股民的錢,而它掙的也不是電視劇的錢,是業績表現刺激下的股價提升

當然,我不是說以前的電視劇就不出爛片,而是模式的轉變,會顛覆一個行業的很多原有思維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