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可轉債交易新規正式施行已滿一年。2022年8月1日,滬深兩交易所《可轉換公司債券交易實施細則》正式施行。根據交易新規,可轉債上市首日實行+57.3%和-43.3%的漲跌幅限制,上市次日起實行±20%的漲跌幅限制等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規出臺前,由于實施“T+0”交易,且無漲跌幅限制,可轉債上市首日頻現“妖債”。比如,永吉轉債2022年5月17日上市首日盤中漲幅一度高達321%;2022年4月19日聚合轉債上市首日盤中漲幅達200%。此外,華銳轉債、韋爾轉債等亦現上市首日盤中漲幅超過100%。新規施行后,再無可轉債在上市首日盤中最大漲幅超過57.3%,而達到57.3%的首日盤中漲幅上限的可轉債包括力合轉債、明電轉02等6只。
根據Wind統計,2020年和2021年可轉債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分別為19.1%和19.3%,2022年初至2022年7月,首日平均漲幅上升至32.5%。在交易新規施行后的一年時間內,可轉債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略有下降,為28.7%,漲幅高于2020年和2021年的平均水平。
此外,2020年上市首日收盤出現破發的可轉債為6只,占當年上市轉債數量的2.9%;2021年上市首日破發的可轉債分別為英特轉債、鋒龍轉債等共計11只,占當年上市轉債數量的9.1%;2022年初至2022年7月,上市首日破發可轉債數量降至0;交易新規施行以來,上市首日破發可轉債僅有1只。
隨著二級市場趨于穩健,可轉債定價回歸理性。根據Wind統計,從轉股溢價率排名前十數據來看,此前平均轉股溢價率由249.42%下降至211.81%,最大轉股溢價率由649.20%下降至369.40%,轉股高溢價率的情形和程度均有所改善。新規一定程度上促使可轉債定價逐漸回歸理性。
“可轉債由于其股和債雙重特性,既是機構投資者‘固收+’產品重要配置方向,也成為中小投資者短期博弈重要工具?!鄙虾WC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認為,新規規范可轉債交易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和平穩運行。
實際上,根據Wind統計,2023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持倉可轉債市值規模首次突破3000億元,再次創歷史新高。近一年以來,公募基金持倉市值季度環比增速始終為正,規模穩步增加,2023年二季度持倉市值環比增長7.01%,同比增長14.04%。記者 劉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