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國內OTA龍頭攜程(代碼:TCOM)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及半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顯示,攜程二季度實現收入112.62億元,同比增長180%;毛利92.40億元,同比增長204.45%;經調整后凈利潤34.3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03億元。
01
收入維持高增速,國內業務復蘇強勁
(資料圖片)
攜程的業績表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旅游行業整體的情況。疫情期間,攜程的收入陷入了三年的低迷期,2023年才開始迎來正式的復蘇。在報復性出游需求的釋放下,攜程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收入都取得相當高的增速,并快速恢復至2019年以前的水平。二季度攜程的收入為112.62億元,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疫情前水平的29%。
從預訂量來看,攜程國內預訂量同比增長了120%,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0%。出境酒店和航空預訂量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0%以上。攜程二季度全球OTA平臺上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120%,與2019年同期相比幾乎翻了一番。國內旅游活動需求反彈強勁,境外游也在穩步增長。
攜程的收入主要來源于住宿預訂、交通票務、套餐旅游、商務旅行四個板塊。2023年二季度四大板塊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8.05%、42.75%、6.41%和5.19%。
二季度攜程四大板塊分別實現收入42.85億元、48.14億元、7.22億元和5.84億元,同比增長215.77%、173.06%、491.80%和178.10%。住宿預訂和套餐旅游業務的收入增速最快,均超過了總體營收增速。
02
費用率持續下滑,盈利能力增強
凈利潤來看,攜程二季度實現歸屬凈利潤6.31億元,去年同期為6900萬元,上季度為33.75億元。凈利潤隨著收入的增長也完全回血,但環比下降較多。環比收入下滑的主因是本季度攜程確認了19.61億元的費用支出,主要為股權報酬費用以及股權證券投資和可交換優先票據的公允價值變動及其稅收影響,上季度確認為其他收入16.52億元。
攜程在扣除上述影響后的二季度經調整后凈利潤為34.3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03億元扭虧為盈,較上季度的20.65億元環比增長66.30%,經調整后凈利潤率為30.49%,連續四個季度盈利。
費用來看,公司的費用主要為產品開發、營銷支出、一般和行政支出,二季度分別花費29.53億元、23.55億元和9.55億元,產品開發占大頭。二季度總費用支出62.63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為56%,去年同期為80%。隨著收入增長,費用支出被攤薄,攜程的總費用率持續下滑,這也是攜程凈利潤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隨著經營好轉,攜程現金流方面也比較充足。截至2023年6月30日,攜程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余額為750億元人民幣(約合103億美元);其中現金、現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金368.4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4.87億元翻了一番。
總結來看,攜程二季度的業績維持強勁復蘇的態勢,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國內旅游經濟的復蘇情況,報復性的出行需求隨著疫情結束噴涌而出。但也要看到隨著居民積壓需求逐漸釋放后,旅游業的熱度也將會回歸理性增長。
03
國內旅游業復蘇強勁,地攤經濟活力釋放
最后來看國內上半年旅游業的整體復蘇情況。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旅游人次方面,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游人次18.59億,同比增長70.4%;農村居民國內旅游人次5.25億,同比增長44.2%。分季度看,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12.16億,同比增長46.5%。2023年第二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11.68億,同比增長86.9%。
旅游收入方面,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花費)2.30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2萬億元,增長95.9%。其中,城鎮居民出游花費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9%;農村居民出游花費0.32萬億元,同比增長41.5%。
結合近幾年國內旅游消費數據,從總人次來看,2023年上半年23.84億人的出行人次,已經恢復至2019年上半年77.4%的水平。從消費來看,根據旅游總收入和旅游總人次,粗略計算出國內旅游的人均消費,2023年上半年國內人均消費金額達到965元,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的水平。
數據亮眼的表現展現了國內旅游業正處于強勁復蘇階段,同時旅游業的復蘇拉動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的增長,成為國內消費復蘇的一大亮點行業,也為國民經濟的回暖提供重要支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比上季度多1.0個百分點;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增速位居服務業細分領域第一。2023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6.0%,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增長至66.1%。文化旅游出行和餐飲住宿等服務消費,都是快速恢復的消費場景之一,有效增強了經濟復蘇動能。
具體而言,節假日是出行和消費的高峰,2023年元旦、春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端午節等節假日的拉動明顯,成為上半年文化和旅游領域經濟恢復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地攤經濟活力的釋放也為出行、餐飲領域的復蘇按下了加速鍵。
前不久,國家文旅部公布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確定了123個國家級集聚區。多地也紛紛出臺相關舉措,鼓勵夜間餐飲、文化娛樂、旅游等活動,激發夜間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消費潛能。
就小編所在的深圳而言,根據深圳市發布的《深圳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9月1日開始,深圳不再禁止“路邊攤”,店家亦可合理“外擺”。地攤經濟的恢復為城市增添了一份煙火氣,也創造了更多的經濟產出。有關機構預測,2022年夜間經濟規模將突破40萬億元。
進入下半年,隨著暑期旺季的來臨,居民的出行熱度不減。據攜程旗下“數智酒店大數據”發布的《2023年暑期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暑期,境內游住宿和旅游市場熱度遠超2019年,境內酒店搜索熱度為2019年同期的230%。再疊加國慶、中秋假期,將拉動旅游經濟的持續恢復,下半年依舊有望繼續復蘇態勢,相關的旅游企業也有望持續受益于市場恢復,迎來業績增長。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