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傳奇的“IPO之旅”可謂是一波三折。
(資料圖)
6月30日,巨星傳奇發布公告稱,將于6月30日至7月5日招股,擬全球發行1.27億股股票,發行價為4.25港元,預計2023年7月13日開始交易。
而這不是巨星傳奇離IPO最近的一次。在6月13日,巨星傳奇計劃登陸港交所,但在上市前4天的6月9日,其突然宣布回撤IPO,決定延期上市。對于這一“放鴿子”的行為,業內人士認為“大概率是認購不足”。
因此,巨星傳奇此次發行價較最初的發行區間最高下調達32.5%,以促成順利IPO。不過從業務模式來看,即便順利登陸港交所,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可能也對其意興闌珊,破發風險始終存在。
業績失速,巨星傳奇的周杰倫光環失靈?
成立之初,巨星傳奇只是一家主打藝人經紀業務的娛樂公司,曾主導以周杰倫為IP的綜藝節目《周游記1》以及周杰倫2017年和2018年演唱會的分包服務。
由于意識到單純的藝人經紀業務想象力有限,2018年前后,巨星傳奇將視線轉移到了新零售市場,試圖讓IP與新零售結合,形成以IP影響力撬動新零售產品銷售的商業閉環。
事實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步成熟以及追求個性的“Z世代”在消費者市場的強勢崛起,2018年前后,新零售行業確實正蓬勃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零售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096億元,進入2022年已達到萬億規模,復合增長率超100%。
在此背景下,為了最大限度搶占市場,大部分新零售企業也會簽約明星,進行產品宣發。但這些新零售企業的業務重心都在“新零售”,也就是產品層面,僅將個人IP看作是一種宣發手段,并未給予過多關注。
而巨星傳奇則選擇讓IP、新零售兩條腿并重,講出“IP+新零售”的故事,在初期也取得了突出成效。
2019年4月,巨星傳奇推出了魔胴咖啡,該產品全部采購自衡美集團,直接出貨給下游分銷商。由于手握周杰倫的IP資源,巨星傳奇不僅在《周游記1》中植入魔胴咖啡廣告,并且還將周杰倫的卡通形象印在魔胴咖啡的包裝上。
得益于周杰倫巨大的影響力,魔胴咖啡的業績突飛猛進。灼識咨詢數據顯示,按總商品交易額計,2021年,巨星傳奇成為中國防彈飲料市場最大的公司,市占率25.6%。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巨星傳奇選擇輕資產運營新零售業務,不需要承擔較高的固定資產和折舊成本,其也擁有高于新零售行業一線企業的毛利率。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巨星傳奇健康管理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71.1%、71.6%、64.9%。作為對比,同期三只松鼠的毛利率僅為23.90%、29.38%、26.74%,不及巨星傳奇的一半。
不過遺憾的是,巨星傳奇的業績并沒有持續上漲,近兩年,隨著魔胴咖啡熱度下降,以及其他新零售產品萎靡,巨星傳奇正面臨失速的挑戰。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巨星傳奇的健康管理產品營收分別為3.4億元、2.75億元、2.16億元,營收支柱魔胴咖啡銷售收入分別為3.33億元、2.28億元、1.51億元,呈持續下降趨勢。
這主要是因為,整個新零售賽道競爭越發激烈,傳統新零售玩家也在借助明星效應推廣產品,IP+新零售的業務模式很容易被復制,與此同時,輕資產運營模式下,巨星傳奇缺乏強大的供應鏈、渠道基礎,很容易被其他企業反超。
以巨星傳奇的魔力通益生元軟糖為例,該產品一方面采購自上游供貨商,不具備成本優勢,另一方面,下游的出貨渠道僅局限于經銷商,沒有覆蓋商超等渠道,自然難以贏得市場。2020-2022年,魔力通益生元軟糖的營收分別為791.9萬元、247.5萬元、6.7萬元,規模持續下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巨星傳奇頭頂“周杰倫概念股”光環,IP+新零售業務運作與周杰倫關系密切,但是從股權結構上,周杰倫本人并未持有巨星傳奇任何股份。這種合作關系其實是不太穩定的。
因此,盡管粗看起來,通過巨星IP的影響力,撬動輕資產新零售產品的業務模式較為完美,但實則經不起推敲,很容易觸及天花板。
在此背景下,巨星傳奇亟待破局。
巨星傳奇放不下的IP,難討資本市場喜歡
由于IP+新零售業務模式存在天然的短板,巨星傳奇若想持續穩定地創收,贏得投資者的關注,或許應該在弱化IP的基礎上,深耕新零售業務。
但巨星傳奇正朝著相反,即加強IP的方向努力。招股書顯示,巨星傳奇策劃了于2023年5月20日在青島舉辦的由劉畊宏及其他明星參加的健身相關表演活動。2023年下半年,巨星傳奇將運營一檔以庾澄慶為中心的音樂脫口秀節目,播出以周杰倫為中心的《周游記2》。
這主要是因為IP業務很賺錢。招股書顯示,2022年,巨星傳奇IP創造及管理業務營收為1.04億元,同比增長62.71%,營收占比為30.2%,同比上漲12.7pct,毛利率為69.3%。
對此,巨星傳奇解釋稱,IP創造及管理業務營收之所以大幅增長,主要系“2022年其圍繞劉畊宏及其相關IP的節目開發收入凈增加了4170.8萬元”。一旦旗下藝人“出圈”,那么巨星傳奇將會收獲豐厚的財務回報。
反觀深耕新零售業務十分艱難。以跑通“餐飲+超市+互聯網”業態的永輝超市為例,由于重資產運營,需要大力的資金人力投入,2022年,其凈虧損為27.63億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為39.44億元。
僅輕資產運營,寄希望于IP價值最大化的巨星傳奇顯然不希望陷入類似的困境。俘獲越來越多的明星,無疑可以擴大巨星傳奇的IP影響力。
不過,結合行業先例來看,即使不考慮新零售產品供應鏈和渠道的短板,巨星傳奇或許也難以贏得投資者的追捧。
比如,風華秋實手持“鹿晗”這一張王牌,自2021年起六度沖刺IPO,始終未能叩響港交所大門,業績表現也起伏不定。2018-2022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億元、5560萬元、7056萬元、8189萬元、9485萬元,同期錄得純利分別約為1863萬元、1882萬元、4272萬元、3325萬元、2993萬元。
而曾一度被稱為“王一博概念股”的樂華娛樂雖已順利上市,但也沖刺了三次IPO,而且其在掛牌在即時,出現估值近腰斬、部分基石投資者臨陣退出的情況。
娛樂公司在資本市場為何會如此坎坷?
其實容易理解,資本往往看重企業的長期成長性,尤其在審視一家沖刺上市的企業時,眼光會更加“毒辣”,而娛樂行業瞬息萬變,明星資產一定程度上存在泡沫效應,過于依靠明星IP的公司,還未真正形成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自然難獲認可。
雖然相比風華秋實、樂華娛樂,巨星傳奇似乎具備更加新穎、更有想象力的業務布局,但仍將不受資本信任的“頂流”置于發展中心,而對新零售的嘗試還處于“蜻蜓點水”層面,也決定了其產品不具備核心競爭力,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脫穎而出。
要想賦予投資者更多信心,巨星傳奇可能還是需重新審視下自身,若將IP放在一個輔助的地位,完善新零售業務中的供應鏈等基礎設施,明星效應加持下或許能走出一條更具優勢的路徑。但是參照新零售行業其他企業的做法,發展過程中無疑需要付出較大的時間、金錢成本,現在急于上市的巨星傳奇,還能沉得下心嗎?
作者:天宇
關鍵詞: